彩石镇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要求,四大举措建设精神文明,不断繁荣群众文化,满足更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促进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重视设施建设 打造活动平台
从文明一条街建设,到正在实施的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和文化设施工作,凡是完成了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村,都有标准的文化大院,都有按照统一标准要求配套的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和农民夜校,并实施了制度化管理。现在全镇设施配套齐全,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各项活动经常开展的村有36个,达到了全镇的90%。各村图书总计6万余册,90%的村达到了人均一册。综合全镇各村,室内娱乐用品8000余件,安装室外健身器材500余件,标准健身广场30余处,远程教育设备44套,科普宣传栏44个,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及文化娱乐需求。
高标准建设镇综合文化站,精心打造服务群众繁荣文化的平台。按照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彩石镇投资1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了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乐器室、农民夜校等十几个群众文化活动室,为全方位服务群众、满足群众多方面的科技文化需求奠定了基础,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喜爱。
完善镇文化广场的服务设施,不断繁荣广场文化。镇文化广场是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去处,镇政府从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等方面,对镇文化广场设施进行了高标准的完善和配套,为广大群众打造出一个优美、洁净、通亮的活动广场。
利用文化大院 促进活动开展
自2006年以来,群众在文化广场自发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仅广场舞蹈队就要上百人,其舞蹈节目已经能够参加全镇的演出和比赛。其他健身、唱戏、休闲的群众更是不计其数。
在彩石镇文化活动广场的带动下,各村也都充分利用文化大院设施,开展以群众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各种文化活动。村文化大院作为群众学习、娱乐、健身等活动的中心场所,面向群众全天开放。白天忙于务农或外出打工的农民,晚上就把村文化大院当做休闲娱乐、互相交流、学习充电的好去处,各村文化大院也就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村民在这里读书、看报,上网了解农业信息,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村干部也会利用晚上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培训学习;群众中的文艺爱好者,时不时地聚在村文化大院或建设广场,吹拉弹唱,自娱自乐,从中得到身心的愉悦。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壮大庄户剧团 形成宣传阵地。
目前,全镇较有影响的庄户剧团5个。他们广泛活动于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反映出来,自编自演,服务群众,娱乐群众。消夏时节,他们利用完善组织排练,每次都会吸引周围乘凉的村民驻足观看,农闲时节更是走街串巷,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深得广大群众的推崇和喜爱,也成为流动的文化宣传阵地。
加强文化交融 构建和谐环境
山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济南职业学院、山东城建学院、山东省科学院和山东省委党校等十几家单位落户彩石镇,构成了教育城的总体框架。近年来,彩石镇与驻地院校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正在不断加强,经常性地开展篮球赛、乒乓球赛、合唱比赛和联欢会等文化交流活动,共同展示丰富多彩的彩石文化。夏夜来临,各院校活动广场,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焕发着勃勃的生机。有的载歌载舞,有的锻炼身体,有的游戏娱乐,更有灯下夜读的学子不计其数。学生社团、协会更会利用夏夜乘凉的时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化的人文气息,更加丰富了彩石文化的多样性。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校园文化与独具地方特色的彩石地方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