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区情快递
区投资服务中心——优化投资环境 服务项目落地
发布日期:2010-04-23 浏览次数:

  区投资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挖掘新潜力、增创新优势、谋求新跨越”的总体要求,结合“项目服务年”活动,以项目为抓手,高端谋划招商引资,在“十一五”规划即将完成之际,按照“以创新带动发展、以重点推进发展、以机制保障发展”的目标要求,提出了2010年工作计划。
  以创新带动发展
  完善招商平台,建立招商引资电子地图。结合全区“项目服务年”活动,与国土和规划部门协调配合,研究建立全区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无缝对接的招商引资电子地图,解决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相脱节影响招商成效的问题。在前期金融业、工业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我区企业发展状况、招商引资情况以及国内外产业转移动向,继续谋划做好各项产业招商调研,搜集资料、深入分析,为开展专业招商引资工作当好参谋,深入推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向科学化发展。
  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法。改“被动地坐家等信息”为“主动地出去找信息”,改“无目标地走出去”为“有目标地去联系”,通过网络、报刊检索以及开展联合招商等多种方式及时捕捉投资信息,寻找与我区资源优势相关联的、有投资意向的目标企业和个人,对其进行一对一的主动介绍,宣传我区的资源优势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重点开展好网上招商活动,充实“历城投资网”相关信息内容,并做到更新及时,让外地投资者能够及时、全面了解我区的资源优势及优惠政策,吸引其主动投资。
  深化存量调整和增量带动,大力推动产业低碳化、高端化发展。重点梳理原有和新落户的重量级项目的上下游企业,壮大现有产业链条,针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招商,牢牢锁定高新技术、先进和关键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推动全区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力求实现蓝色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比翼齐飞。
  以重点推进发展
  紧抓全市旧城改造机遇,实现房地产跨越发展。以旧城改造和唐冶新区开发为契机,结合2010年二环东路沿线重点地块及旧(城)村改造、唐冶新区重点项目建设、济南国际赛马场赛后综合利用等,组织赴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依靠当地商会、协会,邀请媒体,开展多范围、多层次、多形式的房地产新闻发布会,加强项目的宣传与推介,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结合二环东路隆起带建设,打造城市经济服务体系。重点包装现代物流、金融、科技研发、总部经济、商务咨询、软件开发等领域的招商项目,通过吸引国内外金融、保险500强企业来我区设立总部和营业机构,以及开设中外合资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对各类企业的金融服务。
  结合我区都市现代农业五年发展规划,提升农业旅游品牌效应。研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本区农业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导向,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打造农业食品新品牌。结合“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系列活动,整合提升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对外合作,围绕我区旅游资源尽快包装策划出符合我区产业特色,有资源、有市场、有引资力度、成熟宜操作的招商项目,引进与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设施项目和旅游品牌,增创经济增长新亮点。
  以机制保障发展
  完善招商引资信息传递机制。充分发挥“历城投资网”的信息共享作用,继续开展全区招商项目库及闲置资源的定期调查分析工作,综合街镇力量,加强走访调研,特别是规模以上项目的走访,整合优势资源,甄选招商项目,促使招商项目库和资源库建设形成“充实一批、跟踪一批、更新一批”的动态循环机制。
  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继续强化“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生命线”的意识,重点抓好在谈项目签约率、签约项目资金到位率和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对新签约的项目,坚决按约定工期,协助解决项目落地难题,督促其开工;对签约并已征地但圈而不用的项目,限期开工建设,确定工程进度;对在建项目,要多方创造条件,促进项目尽早竣工投产。
  细化项目“首问负责制”和“一站式”服务机制。深化开展“项目服务年”活动,对落户我区的外来投资企业,明确跟踪服务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负责帮办项目立项、用地、建设、生产等各方面事宜,全程协调项目审批手续等事项,认真听取投资商在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记录在案,整理归档,研究对策,做好招商引资服务工作,把大项目促进和服务机制落实的又好又快,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和谐环境。
    

(作者:区投资服务中心) 信息来源: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