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区城管局以建设现代化省会中心城区为根本要求,以城市管理年活动为总抓手,全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城乡保洁、城管执法、双违整治、综合管理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营造省会中心城区,全力推进城市管理。一年来围绕“城市管理年”活动,指导各街镇以街镇驻地主要道路、城市出入口、窗口部位、重点场所为工作重点和突破口,清理垃圾死角,打造街区亮点,使城乡环境卫生、街区秩序、亮化美化情况大为改观。按照“布局合理、科学整合、功能完善、景观和谐”的原则,为各街镇设计了10套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方案。截止年底,西营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基本建成,鲍山办事处综合性环卫设施主体已完工。郭店、遥墙、唐王、柳埠、彩石、荷花路生活垃圾转运站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王舍人已完成招投标,2012年6月份,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工作全部完成。届时,农村生活垃圾将以村收集、镇中转、区代运、市处理的模式,实现统一收集,集中转运,无害化处理。
坚持拆控结合,强化违法违章建设整治力度。按照“以拆促控、拆控并重、以控为主”的整治原则,不断加大巡查力度和密度,采取日巡查、周调度、旬汇总的方式,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通过调整巡查时间,安排部分执法队员夜间巡查,有效遏制偷建抢建行为。2011年共计组织停工70余次,强制拆除违法违章建筑70处、7万余平方米。结合市局考核情况和旬报情况,加强了对各街镇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在历城电视台和《历城》上进行报道。
坚持日常工作常抓不懈,长效管理。全力推行六位一体保洁制度,即“机扫、冲洗、普扫、拣扫、夜市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管理人员巡回监管”,坚持每周对道路进行一次全面的冲刺,管理人员做到全天候巡回检查。加强了规范环卫设施管理,全年共购置果皮箱208个,对花园路、山大北路、山大南路等重点路段的果皮箱进行了更换,维修果皮箱156次,维修公厕146次,中转站107次。同时制定了灾害天气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队伍。面对去年11月29日入冬第一场雪,对花园路、山大北路、山大南路、闵子骞路、二环东路、洪楼南路等道路及时喷洒融雪剂,共出动洒水车6辆,使用融雪剂15吨,计18车次,出动保洁员989人次,使以上路段没有出现积雪结冰现象。此外,为适应撤镇建办后的城市管理,将东部新城区11条道路130万平方米,按照城市化保洁标准,对其实施专业化保洁,纳入环卫专业区级管理,实现了环卫专业化管理全覆盖。
强化八乱整治力度,整治市容环境面貌。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街巷道路规范”的工作思路,强化城市八乱日常管理。加强对主要道路和重点场所的日常管理,采取错时巡查,增加早、中、晚占道经营易发时间段的巡查管理力量,全面提升环境面貌。科学安排定岗值守和流动巡查力量,对黄台农贸市场、维尔康肉联厂、全福立交桥周围路段,化纤厂宿舍门口,二环东路过街天桥附近,花园路、海蔚路和花洪路等一些重要路段和场所重点盯守,确保管理秩序。充实执法力量,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协管员,协助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组建机动中队,负责对辖区主要道路的巡查督查、应急事件的处理以及对各中队的考核和督导。开展报摊、彩票摊、修车摊专项整治,加强规范管理。按照上级要求,对辖区内设置了16处蔬菜直销点,安排专人不间断巡查,保证直销点秩序,规范经营。一年来,通过城管人员的不懈努力,城区内八乱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市容环境面貌得以有效改善。
合理整合,提升了环卫设施设备档次。2011年投资210万元,对殷家小庄垃圾转运站进行了提升改造,新上环保压缩型垃圾收集设备两套,有效解决了城区垃圾转运设备不足和气味污染问题,撤除了周边5个垃圾收集箱,新上电动垃圾收集车2辆,密闭垃圾收集车4辆,实现垃圾收集由敞开式向密闭化转变。在辛甸新建环保压缩转运站1处,投资204万元新购置大型洗路机3辆,投资157万元购置垃圾收集运输车6辆,城区四个办事处环卫设施和机械化设备全部完善和配齐,适应了辖区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
凸显魅力历城,打造优美街区环境。开展了铁路沿线、出入口及窗口部位和城乡结合部多项整治活动,拆除各类违法户外广告牌匾539块,规范设置牌匾232块,粉刷墙体16045平米,新建绿地339430平米,规范门头店面25处,新建垃圾箱12处,清理垃圾2万立方。按照区办结合,以办为主的工作方式,对辖区内36处污染、破损的文化墙进行了清洗、粉刷、修补和翻新。在祝舜路中段新建长1200米,高2.6米的文化墙一处,使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加强了城管数字化体系建设,注意完善热线处理机制,利用GDP集群调度系统加强车辆管理调度,按照先处理、后协调、再规范的工作要求,提高了城管案件的按时处结率。全年共承办12345热线转办单5916件,12319转办单624件,数字化城管转办单3012件,回复率100%,满意率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