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对学校食堂餐饮安全的日常管理,形成有效监管的长效性、系统性机制,切实落实学校和食堂第一责任人责任,坚决杜绝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近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学校食堂餐饮安全季度监督检查制度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订出台了七项有力措施,严格监管学校食堂的餐饮安全,打造安全长效机制。
工作会议制度。每学年开学后,由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区教育局联合,组织全区各学校分管领导、食堂负责人及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总结上学年学校食堂监管工作情况,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培训相关法律法规,通报典型案例,查摆存在问题,签订《餐饮安全责任书》,部署新学年重点工作。??? 专员负责制度。辖区各学校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设立本校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管理员需取得学校聘书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食品安全培训合格证》,具体负责监督检查本校餐饮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指导,政策、制度的执行落实等。学校校长作为本校食堂餐饮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本校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建立健全餐饮安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专项检查制度。每年春秋季,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结合上级专项检查行动和量化分级管理,按照网格化监管的区域分工,对全区学校食堂餐饮安全进行全面检查,督导年度会议精神落实情况,对各学校食堂进行重新量化分级和等级公示,对上年度责令整改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同时,检查学校食堂量化分级日常公示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餐饮服务许可、从业人员管理、环境卫生、加工操作、原料贮存、索证索票、清洗消毒、用水卫生等情况,督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严禁高等院校以外的学校食堂加工制作冷荤凉菜,严禁违规加工制作豆角(四季豆),严禁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严禁使用过期变质和“三无”食品原料,严禁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严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在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将专项检查情况以书面形式通报区教育局。??? 跟踪检查制度。在专项检查基础上,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对就餐数量较多、存在问题较多、下达过整改文书、许可事项变更、发生投诉举报的重点单位进行不定期跟踪检查,对整改措施不力、风险隐患未消除的单位一律依法从严查处,并交由教育主管部门追究学校领导责任。
自查报告制度。要求辖区各学校务于每年每季度最后一个月(3、6、9、12月)月底,组成自查小组对本学校食堂开展全面自查,填写《餐饮安全自查表》,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彻底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并及时、认真进行整改,有效防控食品安全事故。并将《自查表》加盖学校公章后报送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为各单位建立了监管档案,实行信用等级管理,逾期不报的单位将列入重点监管对象。
黑名单制度。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对本学年专项检查、跟踪检查、季度自查中发现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失德失信行为的单位列入黑名单,取消本年度量化分级成绩,在年度会议上进行通报,并通过市局网站(http://www.jnfda.gov.cn)、QQ群(182922624)空间等形式进行公开曝光,同时通报教育部门,必要时联合媒体开展曝光式检查。
开放日制度。要求各学校食堂在每年9月份最后一个周自行确定一天,定为“餐饮安全开放日”,通过多种有效形式,邀请学生家长、学生及教师代表参观后厨环境卫生、餐饮安全制度建设、食品原料仓库、食品加工过程、餐饮具消毒工艺等内容,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代表质询和社会监督,营造餐饮安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请各学校将确定的“开放日”活动方案提前一周报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教育局将联合媒体对此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