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区情快递
《学党史 明初心 知使命》百期系列报道(27)胜利难以为继
发布日期:2021-08-11 浏览次数:

进过反“围剿”战争,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井冈山时期红军游击战的基本原则。

由于敌人强大,红军弱小,所以,毛泽东战略战术的重要原则是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这就要实行诱敌深入的方针和集中兵力、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作战原则。

毛泽东指出,“围剿”与反“围剿”的长期反复,是“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诱敌深入是“为了保存军力,待机歼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是使红军“最有把握地打破敌人进攻的办法”。红军游击战的基本特点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但走是为了打,逃跑主义是错误的。只有每一战役每一战斗速战速决,迅速歼灭敌人,才能支持战略的持久战。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科学的伟大发展,它不仅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而且是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宝贵财富。

在毛泽东战略战术的指导下,红军取得了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2年夏,蒋介石自任总司令,调集63万兵力向各苏区发动第四次军事“围剿”。他叫嚣:“不能成功,誓当成仁。”周恩来、朱德抵制了苏区中央局的错误指令,扔按照毛泽东的军事思想,采取声东击西、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战中围歼敌军的作战方针,于1933年春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但是,那时,王明已掌握了中共中央领导权,“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统治地位。1931年1月,在中共中央六届四中全会上,由于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支持,原本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王明,当上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后来又代理总书记。此时的毛泽东、刘少奇,仅仅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不久,米夫没有经过任何程序,又直接指定王明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王明的上台,给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信息来源:爱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