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农村闲置的土地活起来,让闲散土地得到合理利用,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激发生产要素活力、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一招。去年12月27日,市区内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历城区港沟街道芦南村成功出让。一连串的先行先试和大胆创新,让村民真正看到农村集体土地的价值,认识到农村集体土地就是“金山银山”,提振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底气和信心,为在济南市其他区县出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芦南“破冰”沉睡的农地被唤醒
三九时节,港沟街道最南端的芦南村田园综合体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在智能化温室的控制大屏上,土壤温度、环境温度、湿度实时显示,数十种蔬菜、果木全部采用无土栽培。在智能温室不远处的山楂体验园里,几名游客正饶有兴致地品尝村里生产的牡丹花茶、山楂发酵酒。如今的芦南山野,已逐步成为集高科技农产品种植、果品采摘、花卉繁育观赏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林,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日益凸显。
芦南村田园综合体项目
去年12月27日,芦南村芦家岭地块17.05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出让,用途为商业用地,由济南诗酒田园科技有限公司竞得,土地出让成交价为1842万元。芦南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出让,是济南市农地入市探索的生动注脚,也是济南市区内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
芦南村地处港沟街道南端,距离市区较近,自然资源丰富,名胜景点众多。过去,芦南村常年种植玉米、麦子等农作物,亩产量很低。怎样才能最大化利用芦南村的优势发展产业,这是芦南村“两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近年,结合现代田园产业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芦南村架构“村‘两委’+合作社+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与农业科技企业合作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
2005年,芦南村谋划拆旧村建新区,并获省政府批准通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经过两年艰苦努力,芦南村建成五栋七层高的居民楼。2013年5月,芦南村全体村民终于告别脏乱差的旧村,欢天喜地乔迁新居。通过拆除旧村,土地复垦新增土地127亩,获得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补助资金3810万元。这一项目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也为全村统一规划产业拓展了空间,此次成功出让的芦家岭地块就是芦南村村民旧居的一部分。
芦南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内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芦南村正全力打造文旅康养中心、山楂产业研发中心、农产品销售中心,并致力于打造成集有机种植、花卉观赏、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据了解,云台山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开发总面积2.7万亩,核心区芦南村总面积约3500亩,项目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目前已成功获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2020年,芦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济南诗酒田园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云台山田园综合体”项目。创新运营机制,实现了市场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与芦南村资源的无缝对接,每年保底合作收益金35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1.3亿元,综合性产业中心主体已完工,预计今年“五一”开门纳客。
“这次入市的地块是云台山田园综合体项目的一部分。”济南诗酒田园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希文介绍,该地块将用于云台山田园综合体配套旅游设施项目,主要功能为服务型物业,将打造集吃、住、学、玩于一体的民俗聚集区。目前,该地块建筑方案正在进一步深化阶段,今年2月底前完成规划,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建设周期一年,2023年完成建设。
土地入市后,最终落脚点是实现土地增效、农村发展。“芦家岭地块成功出让,芦南村集体作为土地的所有权人,在获得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收益的同时,实现集体资产进一步保值增值,还能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扩大村民就业、促进村民增收。”芦南村党支部书记贾虎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