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冕,字冠生(1859—1893),先世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陈显彝,曾任山东候补道及登州、莱州、青州兵备道。将家迁居历城丁家庄(今历下区姚家镇丁家村)。
陈冕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光绪元年(1875年),乡试中举。光绪九年4月21日“癸未科”进士。殿试在保和殿举行,25岁的陈冕成为清代第105位状元。他是封建朝代历史上最年轻的举人和状元之一,也是济南唯一的状元。
陈冕考中举人后,在咸安宫任教习,在国子监任学正学录(清朝最高学府教官),中状元后,按惯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
不久,黄河在山东决口,40多万灾民无家可归。陈冕的父亲陈恩寿急忙拿出家中钱财,辅佐官府赈济灾民,因操劳过度病倒。陈冕闻讯乞假回济南侍奉,并参加赈济。翌年,黄河又泛滥成灾,陈冕捐家财赈灾,还捐赠千金救助山西饥民,后又作书赈灾募捐,广受赞颂。
其父陈恩寿,字伯平(1837-1883),历任山东省长清、莱阳、平原县令,所在皆有政绩。由于他爱家乡爱百姓,以利民济世为宗旨,故有“陈善人”之美称。陈恩寿尤为后人称颂的是他在任长清县令发生的“黄崖山”之变及愤而辞官的事迹。据《山东通志》记载,张积中来黄崖山讲道,省城官幕中人及济南百姓纷纷携带家眷投奔。山东巡抚阎敬铭闻讯,遂令恩寿前往察看。恩寿率役登山,适逢放炮误毙从役一人,所骑之马受伤驰归。敬铭以为叛逆昭著,派候补道王成谦督兵进剿。恩寿流涕谏曰:“积中虽迹近谋叛,余皆无罪,前日误毙勇丁耳,请分别治之,勿玉石俱焚。”越日围破,寨民不战而溃,积中自焚而死,而依山以居的官幕死者无数,无辜妇女皆裸身以处。恩寿与登州知府豫山见而怜悯,派人星夜赴省城购棉衣若干套,人授一套以蔽身,保全妇孺无数,其功德为人所称道。恩寿既痛死者以无罪而横罹凶惨,又憾官吏之不能先畿安抚也,遂辞去官职,侍其父于济南寓所。后又因效力河工,晋升为知府,派他去河南任职,但终未上任。
光绪九年冬,陈恩寿因赈灾操劳卒于济南馆舍,终年47岁,安葬在历城县于家庄。
3年丧满,陈冕起仕。光绪十五年,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光绪十八年,其母病逝,陈冕离职回家服丧。次年5月,陈冕在丁家庄修建“陈冕大院”兴办学堂。陈冕在济南鞭指巷有状元府第,门内悬挂着朝廷御赐的“状元府”烫金大牌匾。
光绪十九年(1893)8月17日,陈冕病逝,享年35岁,葬于历城县丁家庄。首都博物馆(北京孔庙)现存的晚清进士题名碑中,列有陈冕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