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历城>历史文化>古今名人
边贡
发布日期:2025-03-12 浏览次数:

  边贡(1476—1532),字庭实,号华泉,又自号华泉子。历城人,明中期大臣,也是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为“前七子”之一。
  他出身于官僚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的儒学教育。弘治九年(1496),20岁的边贡中进士,初授太常博士,又迁升兵科给事中。任职期间,他不避权贵,不计利害,上书弹劾贪官、庸医,疏文激昂凛然,直述国家大事。弘治年间,官至太常寺丞。
  弘治十八年(1505)5月,明孝宗皇帝病死,14岁的长子继位,即明武宗,年号正德。武宗年幼无知,不问朝政,宠信太监,亲近佞臣,朝政大权由宦官刘瑾把持。边贡清正高洁、不善逢迎,被放为河南卫辉知府,很快又改授湖北荆州知府。
  正德五年(1510)春,边贡赴荆州任所。在荆州任内,他或驱车四境访察民情,或登山游水吟诗作赋,心情十分抑郁。不久,权阉刘瑾伏诛,有不少原受迫害的官员回京任职,而边贡仅被提升为山西提学副使,同时又收到父死讣音,他未赴职即回家奔丧。
  嘉靖元年(1522),边贡复职为南京太常寺少卿,6年后升南京刑部右侍郎。边贡厌倦仕途请求辞官未获准,反而拜为太仆卿,又迁南京户部尚书。边贡久负才名,美风姿,所交悉海内名士。入官留都,悠闲无事,又常挥毫浮白,都御史劾其纵酒废职,遂罢官归里。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等并驾齐名,时称“四杰”。
  边贡任兵科给事中期间,李梦阳任户部主事,何景明、徐祯卿、王九思、康海、王廷相等也先后进士及第,在内阁各部供职。边贡与他们诗文往来,结为诗友,被后人称为“前七子”。他们力图改变当时颓废的“台阁体”统治文坛的局面,“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文学复古运动。这对改变“台阁体”萎弱文风,清除八股文窒息文艺创作的影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们一味强调复古,使文学创作走上了盲目尊古的道路。
  边贡的诗文,后人编为《边华泉全集》。明嘉靖十年(1531)致仕归乡,在大明湖畔筑万卷楼,收藏书籍、金石。翌年,书楼为大火所焚,他仰天大哭曰:“甚于丧我也!”遂发病而卒。
  (区政协文史委供稿) 

(作者:王春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