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1232—1308)字公谨,号草窗、苹州等,又常自署齐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著名词人、笔记大家。祖籍历城。
周密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的书香门第,少年倜傥,年虽少而笔力不弱,青年时代参加父辈诗友们的唱和。在这种文学生活的熏陶和实践中,他逐渐“才情诣力,色色绝人”。45岁时,元军破临安,他正任浙江义乌县令,当即卸职回家,从此隐居不复仕。在仕宦生活中,他没有昭著政绩,而在他的诗词中却不乏吟赏烟霞的清新佳作。
在隐居期间,周密收集了宋朝的文献资料,辑录家乘旧闻,编录了词集《绝妙好词》,著录了《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浩然斋著雅谈》、《云烟过眼录》、《浩然斋意抄》等笔记、诗文评论等著作,为后人保存了一批宋朝文学、文献资料。
靖康难后,宋室南渡,战乱中周氏一家16人各自亡命南逃。周密孤身一人昼伏夜行,一天黎明遭金人骑兵追逐搜查,他藏身在一座古祠中才侥幸没有被俘。更加庆幸的是全家在杭州会集时,竞未少一人。南宋初年,随高宗车驾流落江浙的士大夫很多,高宗特许可以占居寺院安身。周家当时就住到了湖州僻小的铁观音寺中,后来迁居天圣寺。到周密时,周家已迁吴四世,可是他们始终都认为自己是齐人。周密曾说:“先公尝言,我虽居吴,必未尝一饭不在齐也,岂其子孙而遂忘齐哉。”
周密生届国运日衰、政治腐败之时,没有施展抱负的机运。30岁时,才在临安府尹马光祖名下当一个幕僚,后来在监造药剂的和剂局任过职,还曾监管过建康府的钱库。32岁时,曾奉檄往宜兴督公田,因为措施违背了上司的意图,借口母亲病逝,弃官回家。34岁又出任两浙运司掾。43岁为丰储仓检察。45岁时元军破临安,从此隐居,直至1308年去世。
周密在南宋末年盛负词名,他集合王沂孙、张炎、陈允平等人,结社唱和,俨然是一位领导人物。这时的词坛仍在姜夔格律派词的影响下,词人们偏向追求艺术形式的精美,词的内容、题材则由于作家生活面狭窄而比较单薄、单调。周密词虽亦不出此流派规范,但他的词清丽精美,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词人。
(区政协文史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