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884),冤句(山东菏泽)人,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曾占领首都长安,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因当年大战历城南部山区,交战岭遗迹甚多,列入历城名人。
唐朝末期,政治腐败,战祸连年,天灾不断,捐税繁重,百姓无奈便聚众相抗。乾符元年(874)初,濮州人王仙芝领导农民在长垣起义,黄巢也聚众响应,全国性的农民起义正式爆发,义军迅速发展壮大。乾符四年(877)黄巢被推为义军统帅,称为“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立年号“王霸”。义军由山东入河南战安徽进浙江、福建。乾符六年(879)夏,义军发展到几十万人,攻取了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880年12月初,黄巢带领起义军开进长安。881年1月6日建立政权。国号“大齐”,年号“金统”。遗憾的是义军未彻底消灭逃亡四川的唐僖宗,又忽视了关中地区残存的禁军,致使风翔节度使郑畋重新纠集力量,唐僖宗乘机反扑。883年5月黄巢退出长安,转战于河南、山东一带,这时义军的另一大将尚让又叛变降唐,以致力量大大削弱。884年6月初,黄巢兵败陈州(河南淮阳),只带领1000多人退到泰山北麓偏僻的历城柳埠。这里系泰山支脉,地形复杂,山峦挺拔,易守难攻。黄巢本想在此稍事休整,无奈时溥所部1万多名官兵穷追不舍,被迫进行最后一战。战场就在柳埠窝铺以西的交战岭。交战岭在岱北群山之中,有“绀宇凌霄”之气势,山势险峻,气势雄伟,南有奇峰为障,北有两山相依,形成犄角之势,确是形胜之地。官兵追至此处,见山势陡峭,地形险要,不易攻打,便采取围困的办法。后为了急于歼灭,遂又下令攻山,官兵拼命地往上爬,义军居高临下,打退官兵数次攻击。最后黄巢趁官兵疲惫,亲率义军下山反击,官兵狼狈而逃。黄巢突出重围,从此该山岭叫“交战岭”。尸首遍地的深沟叫“死人沟”。位于柳埠东南9公里处有一村庄,原名“黄草峪”,因黄巢义军曾在此驻军,后人为了纪念他,改称“黄巢村”。附近有“黄巢岭”、“黄巢洞”等历史遗迹。
黄巢义军自柳埠突围,沿着泰山北麓向泰山东麓疾退,当抵达虎狼谷(莱芜境内)时,又陷入官军时溥部的重兵埋伏,叛徒林言将黄巢及其二弟凿、揆等7人杀害,送官。时为884年6月17日。
(区政协文史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