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历城>历史文化>古今名人
山东大鼓著名艺人李大玉
发布日期:2025-03-23 浏览次数:

  李大玉(1902—1929),女,字淑瑗,历城区王舍人庄人。她自幼父亲患精神病,母亲体弱多病,生活十分艰难。她7岁师从李泰祥学唱山东大鼓犁铧调。

  大玉学习刻苦,聪明过人,性情刚烈,很要强,虽然从小没上过学,但靠自学,能写出《百家姓》全篇。

  大玉4年学艺有成,11岁就在济南趵突泉的观澜亭、四海春茶园登台演出,受到群众的好评。这一年正值辛亥革命爆发,大玉满怀爱国热忱,每天为起义士兵演唱,用历史上忠义报国的英雄故事,激励士兵们为推翻满清,建立民国英勇献身。

  不久,李大玉因父患重病回到父母身边,白天在书场演艺赚取医药生活费用,晚上侍奉父亲。她孝敬老人的美德,受到当时济南曲艺界人士的称赞。

  1915年年底,袁世凯策划恢复帝制,山东境内兵荒马乱,趵突泉书场大受影响,1916年,李大玉去河南开封演出,引起轰动。从此,她开始在北方各大城市巡回演出,先后在开封、大连、天津、北京演出,所到之处受到社会各界热烈欢迎,成为山东大鼓“四大玉”的佼佼者。她嗓音优美,表演细致,擅长抒情,同时在各地巡回演出中,积极吸收其它曲种的艺术精华,加上她平日爱读书,喜字画、文化素养迅速提高,被誉为“书史”。她曾在百代长亭等公司录制《王二姐摔镜架》、《火烧成都》等唱片。

  1917年4月18日,开封《嵩岳日报》刊载长诗《赠大鼓李大玉书史》,其中有:“大鼓咚咚震大梁,十家姐妹竞争长,谢杨徐杜娇娆甚,第一丰姿让李娘。”“雪肤花貌玉精神,婉转珠喉字字真,唱到红楼动情处,曲中人是梦中人,当年蜀主赘江东,谱入铜琶铁板中,唱到淋漓激昂处,居然儿女亦英雄。” 5月12日,开封《豫言》报上登载有《大梁书场竹枝词》赞李大玉:“歌坛花样屡翻新,温厚和平盛世音,冰雪聪明鹦鹉舌,清才不愧谪仙人。”

  李大玉与李泰祥结了婚。她的女儿李艳秋也是著名的大鼓艺人。儿子李庆云自幼从事曲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转业到工厂。1929年的一天,李大玉去王舍人庄上坟扫墓,被人暗杀,凶手不明。她死时年仅27岁。

  (区政协文史委供稿)

(作者:关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