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沁是我省著名的剧作家,曾写过《三回船》、《程咬金招亲》等优秀剧目,供职于山东艺术中心。1988年3月,来历城挂职体验生活,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名誉主席。在三年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历城各乡镇,不仅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而且在文艺创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记得他刚来历城的时候,我在区文化局工作。对他这样有名望的剧作家,又年近花甲,两鬓染霜,还下基层深入生活有些不理解。我们渐渐熟悉后,问及他这个问题,他很激动地说:“我是靠深入生活起家的。自己从事创作几十年,虽然没有写出像样的作品,但就几个有点影响的作品而言,都是在火热的斗争中,有感而发的。1956年,我到成丰纱厂体验生活,结识了3位女工。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结拜的干姊妹,为了抵抗霸头的欺压,很团结,比亲姊妹还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们各自的地位变了,生活优越了,3个人的思想产生了差异,发生了矛盾,感情破裂了。后来,在党组织的教育下,言归于好。我把这段生活,写成独幕剧《姊与妹》,受到大家好评。”
“1958年,我到仁丰纱厂深入生活,根据模范女工朱丽华的事迹,创作了大型吕剧《朱玉华》获得成功。1963年,我创作的《三回船》,在省内外影响很大,曾在人民日报发表,也是我在泰安农村长期生活后,受到亲身感受而写的。不仅写现代剧,就是创作历史剧也离不开生活,我写的《程咬金招亲》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是写活了农民起义英雄——程咬金。这应归功于‘文革’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长期被赶到农村,对农民的生活、习性、语言有了较深的了解。”
胡沁同志老家是历城区仲宫镇,他这次回乡挂职,深入生活,也是想到基层感受现实生活,在有生之年再写几个像样的作品。重点是塑造有时代气息,有血有肉的当代先进人物。他立志超越自我,努力创造出高于《程咬金招亲》的剧作。
胡沁没有剧作家的架子,始终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出现在群众之中。他在广大业余作者中,结交了不少朋友,不仅经常与他们探讨创作方面的问题,而且对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诸方面,给予热情关怀。有一个农民业余作者是养鸡专业户,劳动之余喜欢创作戏剧,他热情帮助这个作者修改剧本,并组织人员排练,参加济南市会演并获奖。他还帮助一位文化站长,把小戏剧《选地基》拍成电视剧,在山东电视台播放。他辅导创作的小品《二百五》,获“南开杯”全国业余话剧小品邀请赛优秀剧目奖。
三年期间,胡沁出色完成了区委交给的工作,1990年还创作录制了两部电视剧:《满目青山》和《姑嫂情深》,在创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山东省《戏剧丛刊》1989年第二期上发表了他的五场现代戏《雁归何处》,第四期发表评论,对他创作的现代戏《雁归何处》评价:“该剧真实地再现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广大农民的生活风貌和精神特征。”他编写的《锦绣三川美如画》,被市电视台拍成专题片。他还修改了一部历史剧《天街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