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友陈君元奎写梅数载,历经寒暑,勤奋创作,今已蔚然成风。隆冬将至,元奎先生将累年写梅集成一册,我观后欣然提笔写述。
赏梅之余记起陆游写梅诗句:“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梅侧身于岁寒三友之列理当如此;尤其是古今画家们在为梅花赋形传神时,往往更多地寄托着特别的情愫。
宋人杨无咎,可谓写梅的始祖了,他画梅能运以欧阳询书法笔意,使梅花更具清高绝尘,孤芳自赏的韵致。诗人评谓:“补之貌梅花,疏瘦仍清妍;折枝映月影,真态得之天。”我通览元奎先生写梅集,一襟清思,欣然命题曰:“寒香清韵,高逸得天”,也是着重于“天”。这不只是与古人想法雷同,因为中国画的传统思想观念,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基础的,以“诗画交流”的境界为极致,中国人传统上对自然的态度向主“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玄同彼我,冥于大通。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与自然不分,人即在自然之中,自然也不在人之外;则人非有限而渺小,自然非无限而伟大。元奎君画梅,不以摹似为准则,而以写意为境界。重传统,不盲从,以古为宾,以我为主。粗笔行出枝干,笔势秀润,水墨或浓或淡、或湿或干,非白表现出老干斑驳的质感,新枝柔条则滋润挺健;花头圈点,朵朵饱满。描绘赋予书法的笔意却不同一般的文人“戏墨”,雄浑、高华之画风不离写意精神,富丽、恢宏之特征给作者以想象和比拟的空间;疏枝冷花清逸淡远,千花万蕊摧残绚烂。这种景、情交融所表现的“天人合一”观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自古鉴赏家曾有把中国的绘画分为五品之说,唐张彦远云:“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着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品质中。立此五等,以包六法,以贯众纱。”可见将一品的誉称归属自然,说明了古代画家对于自然的重视程度。元奎作梅,从不断变幻的笔势上反映出运笔的柔情,布局结构的严谨,笔法沉稳凝练,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古人云:“写其行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心者是陈元奎,行者乃是梅。正因为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才使陈君元奎写梅有大气磅礴之气概,出神入化之风采。
寒香清韵,高逸得天。若以五品论画,元奎先生写梅应属自然天品。
陈元奎简历
陈元奎1959年生于山东济南。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联大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龙山画院副院长。现为济南市国际税收研究会秘书长。
198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取得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
1977年在《农村大众报》发表《庆元旦》剪纸处女作。后在《中国青年报》、《说写月刊》、《美术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吃糠》、《破帽子》、《一根火柴》、《为学》、《书成换白鹅》等十几套剪纸连环画。
1988在《中国美术报》第39期,发表文章《浅谈中学美术教育》。1990年在《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第五期,发表论文《论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1994年,作品《留得寒香清到骨高标逸韵世人钦》入选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美展”。同年《秋水无声》入选“八届全国美展山东分区展”,1999年,作品《梅花》入选“九届全国美展山东分区展”。作品《梅花系列》入选1999年 “山东省新人新作展”。《荷塘月色》入选2001年“山东省新人新作展”。作品《春、夏、秋、冬》入选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省文化厅、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01年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作品《荷香随风远》入选2002年中国美协、山东美协主办的“庆祝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98年由济南爱书人公司代理、陕西美术出版社出版《陈元奎梅花精选》,1999年由税务出版社出版《税收漫画集》,2000年由中国戏曲出版社出版《陈元奎画集》。
1999年,作品《寒香清韵高逸得天》被曲阜博物馆收藏。2002年,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邀请,远征西北边境,对为国家发射"神州"号太空飞船做出贡献的基地官兵、和长年在戈壁滩上试验对地、对空导弹的将士进行慰问,《胡杨颂》等十多幅作品被基地历史博物馆收藏。
2003年作品《月撒冷光泫清露荷牵微风送莲香》获山东省当代书画研究会、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东省文化厅等单位主办的“弘扬行业文化书画大展”金奖。作品《早梅香野径清泉响秋琴》获国家税务总局主办的“全国首届税务系统书画大奖赛”金奖。
个人传略收入中国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界书画名家》、中国画报出版社《中国当代书画摄影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为澳门回归出版《中华民族大团结》等多部大型书画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