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历城>历史文化>文化艺术>文化情缘
老“业余作者”的自述
发布日期:2025-03-25 浏览次数:

  我1939年出生在济南郊区农村,从小热爱语文,三年级写作文“下雪”,用了“一片一片又一片,落到水里都不见”,老师打了一挂拉红圈,以示赞扬,引起了我的兴趣。其实那是我引用的一个迷语里的话。上中学时偏爱文史,任语文课代表,有时数学考不及格。还不自量力的给当时的《文艺学习》杂志投稿,被同学讥讽为“文豪”,自那时就做起了作家梦。当时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赵树理选集》、《水浒》、《古丽亚的道路》、《铁道游击队》等。中学毕业后,务农、参军、教学,业余时间继续学习写作,并立下了志向:“学习学习再学习,孙犁、柳青、赵树理。”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找题目,练习写作。1959年建国十周年国庆节期间,我写出了“在石湾子水库旁”,登在济南日报上,这是我写散文的开始。还收集整理了民间故事《铁公鸡掉了毛》,获济南市群众艺术馆文艺创作三等奖,奖品是10本黑黑的稿纸。

  从1958年开始,在柳埠山区教学十年,文学书籍陪伴着我。除了教学、备课、看作业,业余时间就沉浸在文学作品中,如《创业史》、《艳阳天》、《山乡巨变》、《草原烽火》、《红旗谱》等。当时虽然生活艰苦,但有书相伴,也读得津津有味,苦中有乐。在历城第二文化馆群众文化干部的辅导下,开始积累材料,学着写剧本、小说,到1964年写出《养山老人》,是资深编辑申均之到柳埠采风约的稿,我写完后送到经五路山东文联驻地去,被发表在《山东文学》杂志上。

  1968年,上级号召小学教师回本大队教学,我回到家乡吴家堡,写作热情更高了。由于天天和乡亲们生活在一起,农村题材写不完。70年代初,我写了散文《太平河畔春潮涌》,发表在《大众日报》上。期间,我还参加了由《山东文学》编辑部组稿,由县文化局组织采写全国劳模田立柱的报告文学,《山东文学》总编辑于良志2次会见了我们,指导写作。由关涛同志带领我和李全仁,深入采访1个月,分别执笔写成2万字的报告文学,后因形势变化没有发表。后来,我被调到公社教育组任干事,在公社领导支持下,写起了新闻报道,外号也成了“郭记者”。在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在《济南日报》上发表了通讯《吴家堡公社在前进》、故事《都愿意》等,年年被市、县评为优秀通讯员。

  1980年4月,我被调到济南市郊区区委宣传部,任《济南农民》报专职报道员,写了大量新闻稿件,也积累了大量文学创作资料。此后,我跟着罗珠同志,旁听了济南市文学创作培训班讲座,听了孔林、李延国等人讲课,创作的思路明确了,积极创作农村题材的小说、散文。80—90年代是我创作的旺盛期,如散文《枣树》、《母亲的蒲团》,在《大众日报》上刊登。《洪家楼的情思》在《山东文学》杂志发表。《历城有个锦绣川》、《岳母》在齐鲁晚报刊登。1982年我任郊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1987年5月,撤销历城县和济南市郊区,设立历城区。我被调到历城区委宣传部任副部长并分管区文联工作,参与文学创作活动更多了,曾参与接待著名作家王安友来历城讲课。1989年、1994年两次区文代会,我都被选为委员,1994年还被选为区作协副主席。1985年加入济南市作协并被选为四届作协理事、散文创作委员会委员。1994年7月,任远介绍我加入了山东省散文学会。1995年3月,于友法、有令峻介绍我加入了山东省作协。1997年夏天,我参加了省文讲所举办的全国精短作品研讨会,听了吴义勤、桑恒昌、刘烨园等专家的讲课,写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我写的散文《故乡的魅力》选入了文集。

  经过多年的作品积累,我在1998年4月,由远方出版社出版了近20万字的散文作品集《故园集》,浩然题写书名。区文联为我举办了作品研讨会,作家刘玉堂、任远、于友法、有令峻等参加。刘玉堂说,宣传干部写文章是一种好现象。任远称赞我是百分之百的文学爱好者。

  1999年7月我退休后,时间充裕了,整天在家里,成了专业“坐家”。以读书看报为主,有时写点散文,写得很慢,一个月写不了一篇,有时一篇散文写两年,如“我爱蒲扇”,就从这个夏天写到第二年夏天。作品精雕细刻,改了又改。头几年,我为同事李功代笔整理了“我在抗美援朝中的苏联朋友”一文,刊登在《纵横》、《春秋》杂志上。2000年,有令峻介绍我加入了中国散文学会,还被区文联聘为顾问,写作兴趣更大了。我写的《关于绿树的遐思》,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选》。读书记《富有教益的美文》,刊登在《人民日报》副刊上。散文《家乡的锣鼓》,刊登在《人民政协》报上。2003年,我的20篇散文,编入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王承典作序的《历城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选》,去年4月,我在济南市“我心中的文化广场”征文活动中,散文《享受广场》,荣获一等奖。下半年,与文友李秉楹、赵彤等合作,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灯下走笔》,由书法家娄以忠题写出名。

  2007年4月,我参加了市作协组织的、由诗人郭廓带队的8位作家“走进济南民政”采风活动,我写出四4000字的散文《老民政的执著追求》,收入文集出版,还有幸出席了山东省散文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与文朋切磋技艺。

  我决心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写作不止。认定了“经常用脑,有利养生”这句格言。

(作者:郭永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