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查、抢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党和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一贯政策和原则,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根据济南市文化局的统一部署,我区自2006年6月份开始对全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全区共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106项。经过科学论证、层层筛选、逐级上报,闵子骞传说被公布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仲宫白酒传统酿制技艺等八个项目被公布为济南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五月十三祭天习俗等二十个项目被公布为历城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大多数文化工作者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说熟悉,是因为早在六十年代初期,党和政府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普查、保护工作;1986年,“民间文学三集成”(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工作更是作为国家在艺术科学领域的重点项目在全国开展。我区的大多数文化干部均参与过后者的工作,并顺利完成了历城区“民间文学三集成”。说陌生,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宇宙和社会民间传统知识、传统手工艺技艺等。普查范畴、评定标准、申报程序、项目分类、形态与价值等较之以前的民族民间文化有了许多新的诠释。为使普查工作全面、科学、有效地开展,文化局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和普查队,普查队由文化馆的业务干部和各镇办文化站长组成,局里专门配备了普查车辆,购置了普查用摄像机、照相机等价值5万元的设备。2006年6月13日,领导小组邀请参与过“民间文学三集成”的老文化工作者和民俗方面的专业工作者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有价值的线索。在此基础上,文化局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培训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普查范围、质量要求、工作原则以及如何收集、整理、编辑资料等内容进行了培训。各镇、办文化站长及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这次培训班。此后,普查队下乡镇、走街巷,开展了普查、收集和整理工作,队员们怀着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荣誉感,争分夺秒,不辞劳苦,奔走于历城的山山水水,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
为摸清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底,了解和掌握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普查队不仅在省、市图书馆、档案馆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还跋山涉水、走街串巷寻找历史根源,对与项目有关的人物、文件、实物等进行考察、论证。例如,在调查仲宫白酒传统酿制技艺这个项目时,普查队在查阅了《水经注》、《历乘》等大量史志资料的基础上,十几次到南部山区了解酿酒泉水的岩层结构、水质成分,对古代酿酒原料、工具、作坊进行了实地考证。
为了使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出现任何遗漏,普查队探访了各类民间艺人、民间的“故事篓子”(具有讲述能力的老人),与他们促膝交谈,掌握了大量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认真复查和核对,力求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原貌,确保普查内容和成果真实可靠。
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十分丰富,生活气息浓郁,有对真、善、美的热情歌颂,也有对假恶丑的辛辣讽刺,尤其是以闵子骞传说为代表的故事类项目,人物描述惟妙惟肖、千人千面、栩栩如生,故事内容大多与历城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息息相关,别有情趣。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工作,是涉及领域非常广泛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挖掘我们的民族文化精髓,守护住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是我们每一位文化工作者,亦是每一位历城人的神圣职责。就在本文落笔之时,传来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宣传部副部长及文化局局长任副组长、各镇办和区直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的喜讯。展望未来,一个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时代氛围和社会机制正在形成,古老的民族文化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辉煌。
附:省、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序号 代码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02-1 闵子骞传说 历城区山大路街道办事处
济南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 代码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02-1 闵子骞传说 历城区山大路街道办事处
2 02-2 华山华阳宫传说 历城区华山镇
3 02-3 五月十三祭天习俗 历城区柳埠镇
4 05-2 梆鼓秧歌 历城区港沟镇
5 05-3 芯子(抬芯子、扛芯子、转芯子) 历城区唐王镇
6 06-3 五音戏 历城区华山镇
7 09-4 历城板栗栽培技艺 历城区西营镇
8 09-7 仲宫白酒传统酿制技艺 济南趵突泉酿酒有限责任公司
历城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20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9项)
序号 代码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 02—1 女娲补天的传说 彩石镇
2 02—2 闵子骞的传说 山大路街道办
3 02—3 华山华阳宫传说 华山镇
4 02—4 五月十三祭天习俗 柳埠镇
5 02—5 神通寺的传说 柳埠镇
6 02—6 逼婚记的传说 洪楼街道办
7 02—7 辛弃疾的童年故事 遥墙镇
8 02—8 明朝后七子之首 郭店镇
——李攀龙的故事
9 02—9 终军故里的传说 仲宫镇
二、民间音乐(共计1项)
序号 代码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0 04—1 历城民歌 区文化局
三、民间舞蹈(共计2项)
序号 代码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1 05—1 梆鼓秧歌 港沟镇
12 05—2 芯子 唐王镇
四、传统戏剧(共计1项)
序号 代码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3 06—1 五音戏 华山镇
五、民间手工技艺(共计4项)
序号 代码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4 09—1 仲宫白酒传统 济南趵突泉
酿制技艺 酿酒责任有限公司
15 09—2 媳妇宴制作技艺 柳埠镇
16 09—3 “福顺酱园”的 董家镇
酱菜制作技艺
17 09—4 历城板栗栽培技艺 西营镇
六、民间信仰(共计2项)
序号 代码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8 14—1 “老君”圣堂及祭祀活动 高尔办事处
19 14—2 大舜祭祀典礼 东风街道办
七、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共计1项)
序号 代码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20 16—1 石子游戏 高尔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