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历城>历史文化>文化艺术>往事追忆
“小马驹”进京记
发布日期:2025-03-25 浏览次数:

  “小马驹”是指儿童舞蹈“带银铃的小马驹”。
  回顾历城区群众文化活动史,“小马驹”之所以值得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于它是由历城区文化馆舞蹈工作者自己创作、由历城区农民子弟登台演出的优秀儿童舞蹈。它先是在全省“小飞天”儿童舞蹈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之后,一群来自泉城华不注山下的娃娃们,又欢腾跳跃地把“小马驹”跳到北京,受到中央领导接见,得到专家、学者和首都群众的好评。翻开历城的史书,敢说这是从古至今空前的一次,“小马驹”为历城人增添了光彩。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地处济南近郊、富裕起来的农民对下代的培养教育有了新的要求,他们开始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一时间送孩子学琴、学画成为时尚风气。当时负责群众文化辅导的历城区文化馆顺应形势需要,适时开展了各个门类的少儿业余艺术培训班。时任文化馆副馆长的周建华带领舞蹈编导耿辉君在华山镇办起了少儿舞蹈培训班(青少年艺术培训中心),受到了石门村、王家村等学生家长的欢迎,课余时间有40多个孩子报名参加学习。场地有困难,石门村党支部、村委会即决定在新建的村文化活动中心,腾出宽敞的房间,安上木杆,装上大镜子,做了孩子们的练功房。耿辉君每周往返好几次,跑10余里路来给孩子们上课。老师认真严格,加上农民的孩子肯吃苦,舞蹈基础训练有了显著进步。
  当时的山东省舞蹈家协会十分重视少儿舞蹈活动,连续举办了两届全省“小飞天”儿童舞蹈大赛。为了参加大赛,耿辉君认真构思、创编了儿童舞蹈《带银铃的小马驹》,由华山青少年艺术培训中心(后命名为华山少儿艺术团)排练演出,从40多学员中挑选了20多名参加排练。这个舞蹈从开始排练就受到人们的喜爱,送孩子来学习的家长们站在练功房外,每次演出必看,百看不厌。舞蹈把人们带到广阔的大草原,蓝天、白云、一群小马驹在草原上自由地奔跑、跳跃、嬉戏,串串银铃声伴着几声稚嫩的嘶叫,人们从孩子们纯真、热情的表演中,看到了青春、活力、生命、希望。
  “小马驹”1990年在济南参加“全国部分城市‘泉城杯’少儿舞蹈邀请赛”和在淄博参加“山东省第二届‘小飞天’儿童舞蹈大赛”,先后荣获创作、表演两个一等奖。这个舞蹈创作的成功,首先是由于创作者耿辉君扎实深厚的舞蹈艺术修养和对艺术创新的执着追求。她从济南艺校毕业后,长期从事专业舞蹈表演、编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多年的群众文艺辅导工作中,对儿童舞蹈的特性和青少年舞蹈培训,有着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她曾长期工作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朝夕生活、工作在兄弟民族之中,对边疆的风土人情,各民族的舞蹈艺术十分了解,这些都为“小马驹”创作成功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社会各界对“小马驹”这株艺术幼苗都给予的关爱和支持。历城区委、区政府,华山镇党委、政府,区文化局、区文化馆,石门村、王家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小马驹”排练、服装制作、演出场地、进京开支等诸多方面都尽可能地提供了经费保障。有了这样一个坚实平台,“小马驹”得以顺利诞生、茁壮成长。
  1991年初应中国舞蹈协会邀请,山东省舞协精选省两届“小飞天”儿童舞蹈大赛部分优秀节目,组成山东省“小飞天”舞蹈团进京汇报演出。历城区的《带银铃的小马驹》和《山楂红了》两个儿童舞蹈荣幸入选。区委、区政府对“小马驹”进京演出非常重视,区委宣传部部长苏传梁,区文化局副局长商尔民、华山镇党委李书记、区文化局业务科科长关涛、区文化馆副馆长周建华,华山镇文化站站长陈合春,艺术指导耿辉君等率领小演员25人,随“小飞天”舞蹈团于1991年1月30日晚10点,乘火车去北京,在京演出参观历时一周,先后于全国人大小礼堂、中南海警卫局礼堂、北京民族文化宫等处演出4场,取得了圆满成功,剧场里掌声笑声连连不断,受到了领导、专家和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特别是2月1日,在全国人大小礼堂的首场演出,李德生、余秋里、王光英等部分中央领导同志和在京的全国舞蹈界著名专家、专业舞蹈的工作者观看了演出。丰富多彩的儿童舞蹈,孩子们真挚、生动、活泼的表演征服了全场的观众。演出结束,中央领导同志和全国舞协的专家们登台接见全体演员并合影留念。我国舞蹈界的前辈、全国舞协名誉主席贾作光称赞:“这台晚会充满了生机与情趣。台上的小演员们个个精神抖擞,整台晚会表演的那样逼真、可爱,太耐人寻味了。”
  2月4日,中国舞协为山东省进京演出的“小飞天”舞蹈艺术团召开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北京少儿舞蹈专家,就“少儿舞蹈创作和普及提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空政歌舞团编导、蓝天幼儿园艺术指导佟承杰说:“小飞天”舞蹈团演出的节目丰富多彩,带来了齐鲁大地的勃勃生机,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儿童活动中心文艺部副主任王蕴杰说:“大幕一拉开,一股煎胼、大葱的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民族风格、现代孩子的精神面貌,是一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儿童舞蹈。我最喜欢‘小马驹’,因为它是从儿童心理和乐趣中捕捉的题材”。舞蹈界前辈贾作光满怀深情地说:“《带银铃的小马驹》一出场就把人们吸引住了,孩子们表演得那么炽热、激情、生动活泼,完全征服了观众。《山楂红了》这个舞蹈别有情趣,使人感到有一股山林田园气息,舞蹈创作、表演都给人以新鲜感,格调高雅,主题很好。”
  在演出间隙,孩子们还参观了中国军事博物馆,瞻仰了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2月5日晚“小马驹”载誉返济,受到区领导和有关方面的热情欢迎。
  此后“小马驹”先后多次参加区、乡镇的庆典演出,还在省体育馆与朝鲜少儿舞蹈团联欢演出。
  10多年过去了,当年“小马驹”演出的欢快场景,在知情人的脑海中,仍然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孩子由于参加演出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小姑娘刘茹南从跳“小马驹”开始,迷上了舞蹈艺术,后来在山东教育学院艺术系毕业,现在加拿大发展;担任“小马驹”唯一男领舞的李磊,在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毕业后,进入影视界,曾先后参与“黄金甲”等多部影视剧的武打设计。
  “小马驹”进京,记录了历城文化史上昨天的辉煌。
  

(作者:关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