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历城>历史文化>文化艺术>文物保护
由秦季养之墓的发现说起
发布日期:2025-03-25 浏览次数:

  1995年初,在济南市经七路小纬六路银行宿舍楼施工中,发现一座石室墓葬。济南市博物馆闻讯后,及时安排李铭带领考古部业务人员前往进行抢救清理。
  该墓距地表2米余,坐北朝南,为单室墓,平面呈刀把形,约9平方米。墓壁用加工的长方块石砌筑,厚约40厘米;墓顶用石板叠涩砌筑,攒尖顶。墓室通高2米许,东南角开设墓门,外有墓道,内有石门两扇,门楣刻浅浮雕羊头纹饰。墓顶大部已塌陷,仅存西南隅一小部分。出土残陶俑数件及碑形墓志铭刻石一通,碑石已断为两截。从墓室内出土的残破陶俑及断碑情况分析,该墓早年曾被破坏。
  碑刻为青石质,通体磨光,圆首方趺。高84厘米、宽40厘米、厚10厘米;其座为长方形锥台式,高20厘米、宽30厘米、长50厘米。志文为楷书体,22行,有界格,满行38字;最后一行刻于碑左侧仅3字。全碑文计790字,残损3字。字径纵1.5厘米、横1.8厘米。
  据碑文知墓主人姓秦、字爱、号季养,齐州历城人,是唐朝开国元勋秦琼的父亲。秦琼、字叔宝,是唐初开国元勋之一,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闻其勇,厚加礼遇。以镇长春宫,封马军总管,曾参与玄武门之变,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后改为胡国公)。关于他英勇善战的故事,千百年以来流传民间,可谓家喻户晓。笔者童年时,在济南大观园的说书场所,最爱钻入人群听艺人演唱。开场白曰:“说秦琼,道秦琼……”秦琼那种英勇战斗,奋起刺杀群敌场面的唱词,迄今依然萦回于耳。
  碑文载:秦季养之祖父名孝达,魏广年县令;父方太,北齐广宁王记室。南北朝时,最高统治者都是依靠士族支持其统治,以门第的高低选取各级官员。“王府记室”是王府的僚友,在北齐当时是五品官。开府仪同三司“录事参军”是六品官。秦季养弱冠时初出仕即任此职,他的祖父又曾是县令。三代任官可考,当属于士族中的中等而偏上的家族,是诗书门第。秦季养则“幼禀仁孝,率性温恭,以诚信待物,行义绝偏”,曾被北齐咸阳王之孙斛律武都召为录事参军。北周武帝灭齐以后,季养乃告归里。时值周隋之际,战乱频仍,海内不一,遂屡蒙求贤辟引,季养皆不所就。当季养之父方太仕北齐广宁王记室时,季养亦仕齐为录事参军,父子两人同时同朝共仕北齐,亲眼目睹了朝廷内部相互争斗、残酷厮杀的场面,以及朝代频繁的更替,处于民不聊生的战争年代。尤其是隋末农民战争混乱,于是秦氏父子同时归隐故里数十年,观望局势的变化。季养隐居37年,于大业十年十一月廿一日(614)终于故里——齐州历城县怀智里,终年69岁。此时秦琼正投入到隋末农民战争中,估计不可能得到父丧的信息,不能回乡守制。
  碑文对几个历史事实提供了佐证。其一,秦琼之父、祖、曾祖三代均系周、齐两朝的文职官吏,其文采均佳。碑文花费了许多笔墨来引经据典地描述秦氏家族的谱系,破多赞誉之辞。而《旧唐书》、《新唐书》、《隋书》中却漏载,不知何故,此可补正史之缺佚。其二,地方志曾记载秦琼家世化为铁匠,称之为“冶铁秦家”,出身寒微,而碑文所载,纠正了千百年以来的误传。其三,历代传说秦琼故宅在西关沙苑(或花店街),或即今济南西门外五龙潭旧址,实为错误传说。据碑文载:故宅为历城怀智里,(即今济南市经七路小纬六路一带)。另有一说在今北大槐树,按唐时“里”的范围,可能包括今之北大槐树地段,可供研究者参考。
  墓志铭有较高的文采和书法艺术价值,遗憾的是未署撰书者姓名,是唐代的普遍风尚,但给后人带来研究的困难。文体为自六朝以来至唐初的骈体文,均为整齐对辞句。铭文是四字一句,每八句为一节,八句一换韵,共6节48句,除开头和结尾两句外,全是对偶句,节段分明,秩序井然,全文用典恰当,词句典雅,有的辞句情文并茂,当是出于唐初高手之作。唐代初期对书法影响较大者有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人。由于唐太宗喜爱王羲之书体,故王羲之书法的影响在唐初始终存在,所以这时期的楷书大部分继承六朝余韵,端庄挺劲。
  碑文载:“武德九年诏书追赠为上轻车都尉,贞观元年十一月诏书追赠为持节瀛洲诸军事、瀛洲刺史、上轻车都尉如故。”从诏书成文至改葬的时间来判断,其间只有两个月,即贞观元年十一月起至贞观二年正月十三日改葬止。诏书应是弘文馆学士撰稿,此时弘文馆系由房玄龄和虞世南二人对掌父翰,可推测不是房即是虞,二者必居其一。审视碑文拓本字体,怀疑似虞世南书风,不敢遽断,尚待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们共同评定。关于刻石,因时间紧迫,在两月内完成迁葬,碑石的书丹雕刻当在京城高手完成后,运葬济南。
  《旧唐书•太宗本纪》:“武德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程知芦、秦叔宝等,于玄武门诛亡。冬十月癸酉裴寂食实封一千五百户,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一千三百户,长孙以德一千二百户,侯君集……一千户,……秦叔宝、程知节七百户。”玄武门之变后,对有功之臣封官加爵。
  《旧唐书•秦叔宝传》:“大业中,侍於前隋将来护儿帐内,叔宝丧母,护儿遣使吊之,军吏怪曰:‘士卒死亡及遭丧者多矣,将身未尝降问,独吊叔宝何也?’答曰:‘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率,炫熠人马,出入来去,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亡万众之中,人马群易,太宗以是益重亡,叔宝以此亦自矜尚。复后叔宝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戍马,所经二百余陈,屡中重症,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秦季养墓的发现,出土秦氏墓志铭刻石反映了唐初秦琼的家族史,纠正了误传一千多年的铁匠家世,补充了《唐书》之缺佚,以及地方志乘的误传,是一通考古重大发现和实物见证。

  (该文节选自济南市政协文史委2003年编《济南市重大考古发掘纪实》)
  

(作者:韩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