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济南市历城区诚轩学校2024-2027青年教师培养专项规划第一阶段完成情况
济南市历城区诚轩学校
2025-07-09

济南市历城区诚轩学校2024-2027青年教师培养专项规划第一阶段完成情况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在历城区勤志文化教育的沃土上,青年教师是最富朝气的种子。2024年9月,济南市历城区诚轩学校《2024—2027青年教师培养专项规划》正式发布,一场以“拔节孕穗、向光而行”为主题的三年行动自此启幕。短短一个学年过去,我们用数据记录成长,以故事镌刻足迹:10位新教师从青涩到从容,216节听评课、每人近万字读书笔记……数字背后,是诚轩人“让每一颗种子都发芽”的坚定信念。如今,我们向时间交出第一份答卷,既为回望来路,更为照亮下一段征程。这一年,诚轩的“新苗”在校园里拔节生长——他们的成长,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

1.  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

开学第一月,有老师紧张到语速飞快、板书“上天入地”;如今,同一批人里89%已能独立驾驭课堂,3位老师在汇报课中拿下“优秀”。学生悄悄在评教单上写:“老师现在敢看我们眼睛说话了。”

2.  从“管不住”到“管得巧”

曾经因为学生课间打闹而急得掉眼泪的王老师,如今能用“班级法庭”让学生自己定规则、自己审“案子”;家长会上,她第一次被家长集体鼓掌。全班纪律量化分由年级倒数第二跃至前三。  

3.  从“不会问”到“善追问”

刚入职时,备课本上只有“知识点123”;现在,同一本备课本上多了“学生可能卡在哪里”“我该如何追问让思维爬坡”——一本教案,两种颜色笔迹,写满了“儿童立场”。他们学会了把“这道题怎么做”改成“你为什么这么想”。

4.  从“怕科研”到“小课题”

过去听到“课题”就头皮发麻的老师们,最年轻的主持人00年出生。 游戏化数学课题组的老师说:“原来写论文不是‘码字’,而是把孩子们课堂上亮晶晶的眼睛变成文字。”  

5.  从“独行”到“结伴”

师徒结对听评课216节,师傅的听课本上出现了徒弟的彩色便签,徒弟的教案里夹着师傅的手绘流程图——两代人的教学智慧在纸页间“双向奔赴”。

青年教师自发组建“晚自习后30分钟成长沙龙”,雷打不动,连保洁阿姨都知道“周四别催关灯,他们还要聊学生”。  

6.  从“职业”到“志业”

学期末问卷里,对于“是否愿意终身从教”这一项,由入职初的57%上升到93%。这些变化,正在把“教育的新鲜血液”真正变成“学校的中坚力量”。在陪跑新教师的同时,学校的骨干教师也在“反向成长”——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输出者”,而是在“带、研、创”三条跑道上完成了自己的二次进阶:

1. 从“师傅”到“导师”

过去师傅们习惯一句“你回去把教案改成这样就成”,如今会先追问徒弟“你为什么这样设计学情分析”;12对青蓝结对中,10位骨干教师在学期末被徒弟评教为“会提问、会倾听、会点拨”,导师满意度由78%升至94%。  

2.  从“经验”到“模型”

为带好新教师,骨干教师把原本“只可意会”的课堂节奏、板书逻辑、追问话术,拆解成《诚轩课堂导学模板》《观课量表》,形成可复制的校本工具包;

3.  从“权威”到“共生”

“推门听课”改为“邀约观课”,骨干教师先公布研究主题,青年教师扫码预约,课堂从“被检查”变成“被众筹”;一学期内,骨干教师累计开放课堂56节,听课人次翻了两番,课后研讨生成改进建议117条,反哺骨干教师的课堂迭代。

4.  从“校内”到“区域”

2位骨干教师在区教研活动中做教材分析;最直观的成长是“被提问”:过去外出教研只做听众,如今被点名“谈谈你们学校的做法”,身份标签从“历城诚轩”升级为“历城经验”。一句话总结:

这一年,骨干教师完成了从“学校的中坚”到“区域的骨干”、从“带徒弟”到“共生长”的蝶变——他们和新教师一起,把一条单向的“传帮带”走成了双向奔赴的“成长回环”。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济南市历城区诚轩学校

66

信息发布总数

0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