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11370112004203374N/2022-3808993
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22-02-15

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一、2021年工作总结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先进开发区为目标,以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动力活力,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济南“东强”战略,坚持党建引领、项目为王、企业至上,突出重点,创新实干,务实工作,不断加快开发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节奏。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33亿元,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不含商业房地产);外贸进出口额25亿元,同比增长213%;实际使用外资2.94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外资外贸实现跨越式增长。

1、明确工作要求,汇聚发展能量。围绕加快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结合开发区实际,2021年确定了“114567”工作总要求,其中“1”即明确一个目标,用三到五年时间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先进开发区;第二个“1”即围绕一个中心,以项目落地建设为工作中心;“4”即强化“争先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法治意识”四个意识;“5”即弘扬“团队精神、奉献精神、自律精神、担当精神、愚公精神”五种精神;“6”即争当“道德的模范、学习的模范、工作的模范、创新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维护团结的模范”六个模范;“7”即提升“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七种能力。以“114567”工作总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引领开发区全体干部职工砥砺前行,干事创业,不断将开发区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2、坚持项目为王,狠抓项目建设。通过开展“项目建设年”、“企业服务年”活动,实行项目责任包挂、每天巡查服务、智慧临港调度、审批手续无偿帮办代办等系列制度措施,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每个中层干部、每个工作人员均包挂项目,不分节假日,每天早6点半到项目现场对接服务,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要素保障,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推进速度。2021年全年开发区征供地面积达到了4452亩,完成了25宗约2580亩土地供应工作和11个批次约1872亩的征地工作,解决了嘉林集团、济钢新事业、中铁光证等20个项目的用地需求,实现大博智能机器人、山东建科科技产业园等18个项目新开工建设,盛达冶金科技二期、熙麦跨境电商产业园一期、润融电子科技等6个项目竣工或基本竣工,近两年开发区开工建设项目达到了45个,形成了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梯次推进格局。

3、强化基础配套,增强承载能力。为快速提升开发区基础设施水平,完善整体通行能力,满足项目落地建设需要,在开发区资金紧张、支出压力大的情况下,积极创新思维,破解难题,挖掘各方资源,汇聚各方能量,加快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一年来,尤其是充分发挥“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优势,以济南临港产业发展集团为主体,多措并举畅通融资渠道,快马加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总投资约2.2亿元、全程约3公里的智能产业聚集区(北区)4条市政道路建设;启动实施了总投资约10亿元、总长度约25公里的虞山西路、虞山北路等12条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和总投资约2.5亿元的110KV电仓线等8条线路迁改工程、中电建能源谷、智荟瓴智造科技城正式用电等电力工程。同时,协调市交通运输局加快推进高端物流商务集聚区4条道路建设,基本具备通车条件。在开发区主干路网逐步搭建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织密网、畅循环,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

4、抓好招商选资,加速产业聚集。立足“一谷四园一贸”产业布局和定位,以“一谷四园”为实体经济发展主战场,以“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历城区块”为创新制度和外向型服务贸易主阵地,依托区位交通优势,重点围绕实体产业的快速壮大提升,突出高质量招商标准,抓好招商选资工作。2021年,共签约引进了国家北斗/PNT产品检测认证中心、雷德数控设备生产研发基地、毅远无人机、临港智能传感器信息技术产业园、房德科创-中日(济南)产业园、乐歌智慧供应链中心等18个实体项目,合计总投资约111.3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16个,高端物流项目2个,外资项目2个,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空天信息、传感器、电力设备、数控机床等行业在开发区加速集聚。

5、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发展保障。在2020年体制机制改革基础上,2021年,一是进一步开展了管委会中层以下人员一二三级岗位竞聘工作,优化干部队伍,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差异化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机制,研究制定了《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薪酬管理办法(修订稿)》,形成了更加激励竞争、科学实用的差异化薪酬考核体系。三是按照“党工委(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开发区确定以济南临港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母公司独立运营,实行集团化整体运作,全面管控战略布局、资金、人事等工作;权属企业开展具体业务工作的企业布局。目前产发集团共有权属企业12家,其中全资子公司5家、控股公司5家、参股公司2家,业务范围覆盖园区建设运营、物业管理、园林绿化施工、市政房建施工总承包、文化传媒、机械设备销售租赁、绿色能源、国际国内贸易、全过程工程咨询等多个领域,全面承接起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建设运营、投资融资、产业发展等职能。

6、坚持创新引领,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年来,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将创新作为开发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冲击钻”、“催化剂”,在持续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同时,全方位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一是高标准建成了开发区审批服务大厅。2021年5月份正式对外办公,设置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咨询洽谈区、母婴室、评审室、无差别受理窗口等,主要开展开发区内企业注册登记、建设项目审批等与建设单位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涉及17个大项、59个子项的受理、帮办、代办工作,通过与市区两级审批机构的无缝对接机制,实现建设单位在开发区大厅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的目标。二是创新“三零”模式,提升项目审批效能。通过再造全域流程图、梳理零基础模板、开发智慧临港服务平台、完成15项区域性评价系列举措,创新实施零基础、零跑腿、零成本的“三零”服务模式,审批效能得到全面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创新打造“智造园区保”融资模式,助力园区企业发展。率先在全市建立“政银企担”四位一体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合作机制,通过“智造园区保”融资服务,设立项目白名单、见“单”即保制度,着力为园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增信措施不足等难题。四是创新打造“精准用地”模式,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出台《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精准供地”实施方案》,通过“精准招商、精准征地、精准供应、精准审批、精准监管”逐步实现项目精准用地,确保土地“批而即供、供而即用”。2021年共16个重点项目通过精准用地联审,总用地2012.8亩,为开发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 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按照省、市、区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部署,立足全区“4433”工作推进体系,以打造“济南国际陆港核心区、‘东强’战略示范区、历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为定位,以加快项目落地建设为中心,以目标考核为抓手,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优化招商结构,抓好环境创新,构建产业生态,不断加快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步伐,尽快实现“用三到五年时间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先进开发区”发展目标。

1、坚持项目为王,加速园区建设。项目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是开发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项目,经济没增量,发展就是空中楼阁。在2021年项目落地建设基础上,重点围绕通达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国健生命健康产业园、港口集团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等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力度,全力促进拟落地和在建的40余个重点项目开工和建设,加快进度,形成大建设大发展规模,尽快竣工投产形成经济增量。实行清单化、目标化、专业化管理,倒排工期,责任责任,强化督查,定期调度,挂图作战,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要素支撑,盯紧项目建设,确保服务到位、任务落实到位,形成推进项目建设的强大动力。

2、坚持创新驱动,打造优势产业。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深入挖掘开发区区位、交通、企业、载体等优势资源,全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一是紧紧围绕我市“四港三区”-枢纽新城建设,立足济南国际内陆港和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班列优势,突出发挥好董家铁路货运中心作用,积极推进董家铁路货运中心二期建设,加速周边路网、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发展冷链物流、跨境物流、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推进多式联运与物联网融合发展,打造济南物流贸易综合枢纽和多式联运枢纽中心。二是立足润融电子科技、中电建·能源谷等现有企业资源,深入研究产业链条,抓好产业细分,大力发展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机器人、传感器、能源装备等重点产业。三是立足齐鲁制药、坤力生物疫苗、博科国际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等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积极引进配套项目、关联企业,拓展大健康产业资源,打造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在园区发展中注重引入和培育共享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政策支持,主动作为“新产业”,大力推广“新应用”,积极抢占新经济制高点。

3、坚持双招双引,增强发展动能。进一步明确招商工作主攻方向,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水平,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按照开发区“一谷四园一贸”产业发展规划,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工作。一是瞄准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物流贸易等开发区主导产业定位,紧紧锁定龙头企业、高科技企业、外资、外向型企业,靶向发力,精准招商;二是十分珍惜开发区土地资源,抓好项目的筛选和精选工作,促进科技含量高、资本密度高、产业关联度高、投入产出高的优质项目入区投资;三是以打造创新基地为目标,将招商引资与引智和引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精准引进行业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等“高精尖缺”人才,以人才优势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活力。

4、坚持三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一是继续升级“硬环境”,启动实施贯达街、十里堡路等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路网,加快推进“一谷四园”综合管网、电力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园区5G网络、工业互联网、智能基础配套,提高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二是持续优化“软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主动服务,谋划超前服务,充分发挥开发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深化审批服务改革,让审批手续在省、市、区改革的基础上,在开发区“再精简”、“再提速”。三是注重统筹发展,协调共进,着力构建产业高端、职住平衡、服务配套的空间组织体系,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生态智谷,大力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让临港开发区成为人才聚集的宝地、干事创业的高地。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402

信息发布总数

446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