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济南市历城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11370112K2119601XY/2017-4565512
区发展改革局
2017-09-27

关于济南市历城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书面向大会报告我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请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围绕争当全市“四个中心”排头兵的目标定位,强化“四个建设”,抓好各项重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四个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融合发展聚集区取得新进展。把“稳增长”作为发展第一要务,全区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年预计(下同)实现生产总值870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8亿元、355亿元和467亿元,同比增长4%、7%和9.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27亿元,同比增长20.41%,其中:税收收入68.87亿元,同比增长27.6%,较上年同期提高4.77个百分点,税比达到84.73%,收入结构及一步优化。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2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亿元,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0亿元,同比增长8.6%。外贸进出口总额110亿元,保持稳定增长。实际到账外资10.7亿元,同比增长10.8%。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5%、8.8%。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6:40.9:53.1调整为5.5:40.8:53.7。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主要农产品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粮经比达到3:7。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市级示范园5家、家庭农场示范场4家。累计发展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0家、都市农业园区51个、农民合作社99家,带动培育特色产业村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一区六园”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科技水平大幅提高,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健全,“三品一标”产品达到 63个,实施科技创新项目2个,引进新品种12个,新技术4项,强农惠农资金落实到位,受益农户达4.75万户。虹禾谷合作社微信商城、冶河核桃合作社淘宝网等“互联网+农业”经营销售模式初步建立。投资约2.7亿元实施了河塘治理、水土保持、农田灌溉等5大类24项水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老工业区已完成球墨铸铁等搬迁改造企业40家,重工隧道掘进机制造、百鸣生物制药等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临港开发区产业引领和聚集效应持续增强,创凯科技、凌志数控等22个项目投入建设。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家,完成改制企业30家,先大药业等17家企业成功上市新三板。培育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9家,新认定省级研发中心5家。工业化信息化加快融合。鼓励引导宏济堂、硕超数控、力诺光伏等企业两化在科研、生产、电商等环节的融合。宏济堂制药入围“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现代服务业持续繁荣。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24家,完成服务业投资485亿元,同比增长33.5%,实现增加值470亿元,同比增长 9.5%。银座国际汽车中心、荣盛时代国际、鲁商商业综合体、鑫苑鑫中心等服务业载体加快建设。唐冶文化产业园累计有近200家企业入驻。我区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试点区,拔槊泉乡村旅游项目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25亿元,同比增长12%。二是新型金融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以建设“全省民间资本支持创新创业试验区”为契机,金融机构不断聚集发展。新引进长江证券山东分公司等22家金融机构,漱玉平民大药房报山东证监局辅导,力诺香港上市资料正在申报,上市企业达4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三是现代物流核心区加快推进。物流相关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7亿元。新增规模以上物流企业19家,新增3A级企业1家、5A级企业2家。鹊华电商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加快规划建设,11个重点物流项目加快推进,万全仓储、维尔康冷链2号交易大厅等5个项目已完工,菜鸟物流中心、零点物流等项目正有序推进。四是产学研一体化先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与山大产学研办公室联合进一步加强,完成山大科技成果推荐102项,华鲁食品有限公司与山大签订合作协议;推荐12名山大专家到企业担任科技创新特聘助理;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87家。国家火炬临港智能机械装备特色产业基地获批,临港国际创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继续落实科技创新券政策,首批49名科技创新特聘助理选聘工作完成。申报泉城众创空间6家。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512家,同比增长32.1%。新登记“五证合一”企业5247家,发放“五证合一”执照15198份。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注册商标1250件,申请发明专利2335件,同比增长8.35%,授权发明专利974件,同比增长31.09%。
  (二)“三项重点工作”扎实有序。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不断创新招商体制机制,成立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加快招商项目引进落地,全区招商引资在建项目234个,引进到位资金294.1亿元,同比增长14.8%。新引进签约重大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1313.3亿元。其中:省外投资签约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951.2亿元,包括万达文体旅游城、彩石旅游生态产业城等百亿级大项目签约落户。二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实施项目带动区域发展战略,开展“项目服务年活动”, 健全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和区级领导包挂制度,加强项目建设督导检查,省市区重点项目全面推进。10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337亿元,占年计划的99.7%,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2个,省级重点项目2个,均达到投资进度要求。三是棚改旧改强力推进。累计完成拆迁面积248万平方米,3166套安置房全部开工,部分主体竣工。其中,福立交西北角C地块改造、唐冶七村整合、神武村城中村改造、华山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二期)、新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济青高铁、石济客专济南段等20个项目全面完成。
  (三)各项改革持续落实深化。
  南部山区管委会成立,管理体制机制实现重大突破,董家、彩石、仲宫、柳埠撤镇设办获省政府批复,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临港、遥墙、唐王六村划转高新区,行政区划进一步调整,卫生、计生,经信、商务,工商、质监等部门职能整合,行政机构进一步优化。审批制度改革稳妥推进,承接市级下放管理权限,开通运行固定资产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强化并联审批,行政审批效能大幅提升,建立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目录,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加快推进。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落实“先照后证、一证一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到75491家、注册资本总额达到1920.68亿,“营改增”工作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按时启动,2家区级医疗机构已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落实生育服务管理新制度,二孩政策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教育改革持续深化,“零择校”基础上实现了“零择班”。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框架体系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董家、港沟等13个镇级农交所建成,农村土地经营权证颁发工作全面展开,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基本完成,预算管理制度不断深化,261个预算单位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全部公开,积极盘活资金存量,非税收入管理及项目资金使用进一步规范。
  (四)民生社会事业保障有力。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2878人,培训城乡劳动力5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社会保障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47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1.23亿万元。医保参保人数达52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居民医疗费用报销金额2.84亿元,大病保险累计报销7250.87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80元和每人每年4200元,发放各类低保金2627.7万元,惠及低保家庭6.07万户次。投入资金480万元走访救助困难群众1.2万户次。实施临时应急救助95例,发放救助金41.3万元;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6400元和4200元。424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开工建设,28566户农村改厕任务全面完成。为解决“大班额”实施的27个学校建设项目7个已竣工,5个主体完工,15个项目加快建设。投资2864万元的10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项目3个已投入使用。居住区配建教育设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名辉豪庭、万科新里程2个配建学校项目投入使用。唐冶社区卫生中心投入运行,华山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加快建设,涵盖12大类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推进,创卫成果巩固深化,健康城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实施“啄木鸟行动”等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在全市率先完成建成区燃煤锅炉淘汰任务,主城区38767户居民完成生活燃煤洁净化替代,济钢社会职能移交工作稳步推进,10个工业源减排项目顺利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已完成脱贫16365户、34494人。人口计生、老龄、史志档案、安全生产、妇女儿童、慈善、民族宗教、广电出版、拥军优抚等各项工作扎实有序。
  总之,2016年全区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但也要看到,随着区划调整划转,我区空间资源和载体进一步减小减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明显的减量因素,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大背景下,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任务依然艰巨;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功能、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治霾、治堵、扶贫攻坚等任务依然艰巨,镇办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计划安排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重要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新常态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7年计划安排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围绕成为全市“四个中心”建设排头兵的目标定位,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 %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左右;进出口增长保持稳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三、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四个中心”建设。一是推进区域性经济中心建设。聚焦关键领域和弱项短板,强化“四个中心”建设产业支撑,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加快“联网+农业”应用,提升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成“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注重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企业,做优做大存量企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构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发挥宏济堂、齐鲁制药等骨干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力争年内完成搬迁改造企业16家。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银座国际汽车中心、万达文化旅游城、首创奥特莱斯等项目建设,为服务业提供商业载体支撑。加快华山生态湿地公园、白泉湿地公园一期、唐冶山体公园二期建设,推动发展特色小镇、文化创意、创客空间发展,构建旅游+农业、体育、动漫等大旅游融合新业态,积极吸引外来消费,扩大消费增量。二是加快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落实物流相关扶持政策,加强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培育壮大物流企业,抓好菜鸟一期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新增规上物流企业7家,5A级物流企业2家,推进现代物流信息交易中心、资金结算中心、总部聚集中心建设。三是推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大新兴民间金融机构扶持力度,整合现有资源,组建金融控股公司,鼓励更多企业挂牌上市,借力中央商务区探索打造现代基金小镇,推动天使、私募、证券等基金规模聚集。四是加快区域性科创中心建设。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进唐冶建大科技创新园、中国新媒体、济青高铁、“新能源+互联网”等产业园落地开工,打造创新平台,搭建新临港开发区科技孵化平台,深化与山大等科研院校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大科研投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各类企业研发机构上档升级。继续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支持科技中小型企业健康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施“科技创新特聘助理”和“泉城双创”人才计划,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二)坚定不移地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抓好招商引资。围绕重点产业,策划包装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项目,落户唐冶、旅游路、新东站等片区,引导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企业向董家、郭店等工业园区聚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宣传力度,营造良好亲商营商氛围,瞄准苏宁、京东、谷歌等大集团、企业,实行一对一招商,举办主题招商项目推介会,加大项目推介力度,推动项目签约落地。强化与行业协会、市级招商平台信息联络对接,组建招商团队,加大培训力度,整合招商力量,形成合力,推动重点领域的招商取得突破,加快项目落地投产达效。二是抓好项目建设。坚持项目导向,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加快石济客专、货运大北环等铁路项目建设及新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工业北路快速路、轨道交通R3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审批流程,落实《济南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管理办法》,推行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代办服务,加快推进齐鲁制药化学药品和动物疫苗产业园、济南中物科技园等100个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抓好棚改旧。集中攻坚重点片区、道路铁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等范围内的棚改旧改存量,全力推进港沟潘田等5个项目棚改安置房开工任务。完成洪翔路东、轨道交通R2线等25个项目征收拆迁任务,启动历城区委党校、辛甸工业园等5个地块项目征收程序,加快推进机关三大院、花园小区等改造项目规划策划工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以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四是抓好拆违拆临、建绿透绿。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坚持“先政府后百姓、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统筹做好拆违拆临、环境整治、城市绿化等工作,对双违建筑实行“零容忍”,突出做好街道、老旧小区整治提升、风景林地等拆违透绿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按照市有关时间节点完成任务,抓好华龙路等6条城市街道、区直东社区等27个老旧小区整治工作,开展洪楼广场、将军广场等提升改造,加强裸露土地、违法户外广告、违法建筑、逾期临时建筑、建筑渣土扬尘、占道经营、露天烧烤、餐饮卫生等专项治理,推进园林绿化美化、山体整治等绿化工程,不断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容貌。五是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坚持“为民、靠民、不扰民”原则,健全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倡导文明道德新风尚、打造廉洁高效、公平正义、诚信守法、健康向上、舒适便利、安全稳定的人文环境,全力做好文明城市创建系列活动工作。
  (三)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促开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村产权交易等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巩固公务用车改革成果,适时启动事业单位车改工作。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启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点解决好编外人员养老保险划转、改革前已退休职工待遇项目进统筹、改革后退休人员临时待遇核定和发放问题。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全面规范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规范金融、财务管理运行,防范各类业务和廉政风险。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政府性融资平台内生性增长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好“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做好营改增试点纳税申报改进工作,精简和规范行政事业收费项目,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发挥外贸服务平台作用,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区位的优势,带动辖区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合作交流,利用“互联网+外贸”实现跨境电商信息、信保、服务、物流等环节交易,集中打造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和公共海外仓。
  (四)加强民生社会事业。优先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各项工作。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针对农村劳动力、城镇困难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开展帮扶培训,推进创业学院、创业社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扩大保障覆盖面,实现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加大养老服务力度,提高养老服务水平,重点抓好敬老院改造提升和规范管理,推进农村幸福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做好残疾人康复、救助等工作,切实为残疾人办好事实事。加快健康城市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创卫成果。合理教育资源配置,全面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20个,加快推进8个居住区配建项目,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二期行动计划。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农家书屋提升等工程,做好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工作,加大体育健身设施投入,完善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建设,完善区、街镇、村三级网络管理水平,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历城”建设,加强安全监管,做好食品、药品等各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大力发展妇女儿童、公益慈善、新闻广电、民族宗教等社会事业,持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社会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区发展改革局

571

信息发布总数

42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