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城区易安小学青年教育培训专项规划第一阶段完成情况(2024年9月-2025年8月)
字号:
大 中 小



本阶段作为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的起步阶段,围绕“夯实基础、搭建框架、促进适应”的目标,有序推进各项培养工作,为青年教师快速融入教育教学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情况
1. 启动培训,明确方向
举办新入职教师培训启动仪式,向青年教师详细解读培养计划的目标与要求,强调教师职业道德与岗位职责,帮助其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同时,发放《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学常规手册》等学习资料,引导青年教师明确职业准则与工作标准。
2. 落实“师徒结对”,筑牢帮扶根基
选师德高尚、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完成“师徒结对”配对工作。通过签订帮扶协议,明确导师与青年教师的职责分工,确保“传、帮、带”落到实处。导师结合青年教师特点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重点从备课、课堂组织、作业批改等基础环节开展指导。
3.开展基础教学实践活动
组织青年教师完成“入门课”展示,由导师全程指导备课、磨课,并联合教研组进行评课反馈,帮助青年教师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同时,借助学科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让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研讨,学习优秀教学方法。
4. 强化常规检查与成长记录
对青年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情况进行首次检查,由导师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记录其听课记录、教学反思等材料,动态追踪成长轨迹。
5. 青年教师已基本适应教学岗位,能够独立完成备课、授课等常规工作,课堂教学逐步规范。
6. 师徒互动初见成效,多数青年教师能主动向导师请教问题,导师也能及时提供针对性指导,形成良好的帮扶氛围。
7. 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常规的认识明显提升,对《课程标准》的理解逐步加深,职业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青年教师在课堂调控能力、教材处理技巧上仍显不足,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2. 个别师徒结对的互动频率较低,指导深度有待加强。
3. 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尚未完全建立,对教学反思的撰写缺乏系统性。
三、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
1.依托周周先导课,重点指导青年教师优化课堂环节设计,提升教学应变能力。
2. 组织“师徒同课异构”活动,通过对比教学,促进青年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3. 开展教学常规专项培训,针对教案撰写、作业设计等内容进行专题指导,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规范性。
4. 引导青年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反思,鼓励其参与校级小课题研究,培养科研意识。
第一阶段工作为青年教师培养搭建了初步框架,后续将持续优化培养措施,推动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与专业素养上稳步提升。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