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艺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推动历城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区科技局积极推动校地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局围绕山东大学打造山大科创城,同时在彩港片区规划建设超算科技城,力争发挥“双城”科创资源集聚优势,为全区相关产业与产业链产业群研发技术、转移成果、培养人才等提供技术服务。
一、山大科创城
为充分利用山东大学资源,带动全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化校地企合作,搭建新质生产力实践地,研究打造山大科创城。
(一)山大科创城总体情况
目前山大科创城依托山大科创城主楼AB座以及山东大学周边等载体,谋划建设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山东大学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积极备案济南市概念验证中心、济南市众创空间等资质,全力打造“四链融合”示范区,搭建我区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二)平台建设及成果转化情况
1.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依托山东大学数学学科,成立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坐落于山大科创城A座3-4层,聚焦六大产业开展交叉科学研究,拥有中科院院士、重点成果、平台、项目等。其中,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济南应用数学高等研究院)目前共有入驻团队17支,其中2支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4支服务不同类型金融机构,11支聚焦医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领域为企业发展赋能。2024年中心(研究院)承接国家级论坛、高级研修班3场,承接省市级会议、创新创业活动7场。
2025年,结合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发展现状以及我区产业需求,推动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揭牌“应用数学产业促进中心”,组织开展稼轩会客厅路演专场。同时争取“济南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济南市人工智能算法概念验证中心”、“济南市金融风险防控重点实验室”等挂牌资质,不断扩大中心(研究院)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我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山东大学创新创业基地
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暨山东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总部,基地总建筑面积6665平方米,由3栋楼宇组成,围绕创业孵化及成果转化两大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工作开展模式和路径,推动山东大学和历城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创新校地合作模式,承接山东大学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促进人才、知识等创新要素集聚,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在项目招引方面,在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征集项目100余个,组织7场项目入驻路演,完成以郭卫华、李世振、倪寿清、张祯滨等教授为代表的项目注册共计49家,同时该批项目已有2家申报高企,5个科技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并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人才引进方面,基地依托山东大学,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现已打造70余人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研发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技术支持。在项目服务方面,自开园以来,组织产学研对接、投融资、政策申报、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活动28场,培训500+人次,企业一对一服务对接100余次;协助与各区县政府、投资机构等市场对接20余次。市级以上官媒新闻报道12次,省市级领导到访接待次数29次,并获得“山东省创客之家”“山东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试点)”“济南市创业孵化基地”“泉惠企企业服务站”等省、市级各级荣誉称号。
二、超算科技城
超算科技城位于彩港片区,地处经十路与旅游路两条城市大动脉之间,经十东路齐鲁科创大走廊核心地带,与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历城区块区位交融,规划范围西至港西路,北至玉皇山,南至蟠龙山,东至春晖路,规划面积约17.6平方公里。紧紧围绕全市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工业软件行业应用基地的目标,按照“产城融合、产研融合、人城融合”发展思路,加快算力、网安、晶体、医药等各领域科研院所集聚,加快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超算科技城创新资源丰富。拥有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济南晶谷研究院、超算研究院等20余家科研院所以及省市科研机构、实验室10余家,汇聚110余支科研团队、4000余名科研人员,集聚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院士、外籍院士20余人,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220人。同时整合齐鲁工业大学、济南晶谷研究等现有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形成一个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集群,打通全区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科技产业融合效应显著。超算科技城聚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累计招引企业120余家。形成了以济南晶谷研究院为科研支撑,以中晶芯源为上游牵引的智能传感器产业;以泉城实验室为科研支撑,以超越科技、华翼微电子为代表的信创网安产业;以海归小镇(济南•人工智能)为生态引领,以济南超算算力为底座,以云知声、卡特加特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以济南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为产业创新培育平台,以国药器械、九如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此外,区科技局坚持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一是用好线上历城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目前平台注册企业达600余家,完善各类通知公告、项目申报等信息的发布渠道,方便企业第一时间获取,助力优化营商环境。2025年,将依托线上服务平台,常态化征集并公开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优秀科研成果,陈列专家、需求等重要信息资源,为全区成果转化提供沟通桥梁。二是开展线下专项供需对接活动。在常态化走访调研过程中,深入企业、园区搜集各行业企业技术,编制技术需求汇总表,同时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口领域专家学者,常态化举办“专家学者历城行”活动,2024年已促成农业、新材料等行业5项合作。根据我区待转化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等技术、资金需求,组织开展“稼轩会客厅”路演,配合济南市高价值技术成果路演对接会,2024年,通过6场路演活动推动7个项目与济南市基金协会达成进一步合作。
我局通过规划建设山大科创城、超算科技城,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成果转化、校地企合作新模式,并坚持推动产学研合作。力争打造政府、高校等合作共建的新型产学研合作平台,带动我区乃至济南市、山东省产业发展。
历城区科技局
2025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