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济南市历城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11370112004203091E/2024-6532780
区农业农村局
2024-01-15

济南市历城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一、2023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攻坚突破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坚持数字赋能,聚焦稳产保供、特色产业培育等重点发力,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区农业农村局被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授予“节约型机关”;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功申报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芦南村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荷花路水美乡村片区获得2023年度山东省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典型案例。

一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将其纳入区委“4433”工作体系,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召开乡村振兴专题部署会。6月14日圆满完成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历城观摩点(芦南村、玉河泉村)观摩任务,受到与会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制定2023年机关党的建设工作要点,细化分解党建工作任务。制定《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每月至少学习一次。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精细谋划,先后组织宣讲10余场次,基层生产一线组织宣讲3次,实现全覆盖。抓实主题教育,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四张清单,坚持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二是持续抓实巩固衔接成果。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今年新纳入监测帮扶对象11户32人,已全部按要求落实相关帮扶政策,无一返贫致贫。精准帮扶政策进一步落实落细,以“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等帮扶政策落实为重点,组织各有关行业部门对各项政策进行了全面排查,确保应保尽保、落实到位。荷花路街道“水美乡村”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市级项目已基本完成,区级1174.5万元衔接资金项目建成投产。

三是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粮食总产保持稳定,“菜篮子”供应充足。草莓、种业、锦鲤等特色产业持续做大,奥克斯奶牛入选首批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全市首个盒马村落户历城区,“历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认定为第三批省级产业园区,完成“莓丽谷”省级示范区建设并通过验收,泉韵乡居市级示范区进度过半。“恣在历诚”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发布,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达到9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5家。

四是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对“出济入济”国道、省道高速沿线村庄人居环境、薄弱村等整治提升,积极探索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突出村内垃圾规范处置、污水有效治理、粪污有效处理等,推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三生融合”发展理念,注重因地制宜,持续优化乡村空间新格局,顺利完成朱家村、甄家村2个省级和美乡村规示范村建设。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全年完成93个村庄建设任务。

五是农村改革激发活力。启动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确定芦南村、朱家庄村、曲家庄村3个市级试点村,并通过摸清家底(清产核资)、成立组织、确定产业等,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持续完善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当前,交易平台业务已覆盖全区14个街道278个村(社区),自建成以来,累计挂牌1706宗,总挂牌金额达12.40亿元;累计成交1110宗,成交额2.86亿元,成为全市交易覆盖面最大、活跃度最高的服务平台。严格落实《关于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房)盘活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大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共完成88宗。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区委“4433”工作推进体系,按照市农业农村局“13815”工作思路,以建设现代农业强区为目标,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聚焦融合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一是聚焦农业增产保供,坚决守牢“两条底线”。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运行管护,确保实现粮食总产目标。严守耕地红线,严格有效防止“非粮化”,确保我区耕地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后续帮扶力度,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落实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特困兜底等普惠性政策,保持现行帮扶措施总体稳定。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可能致贫返贫人口,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是聚力狠抓项目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做好强谋划、强服务、强保障等工作,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2024年策划北方数字植物工厂等储备项目11个,总投资12.2亿余元。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草莓、食用菌、观赏鱼等乡村特色产业,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实施“千企兴千村”牵手行动,落实“一对一、点对点”扶持政策,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和产村融合特色村,提升村级产业发展活力。

三是抓实和美乡村建设,助推人居环境提质增效。科学优化村庄布局,与相关部门积极对接研究,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尽快让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完成村庄规划,加快实现村域“多规合一”,力争破除影响项目落地的相关限制因素,推动乡村建设提档升级。持续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强化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创新农村环境治理,认真总结经验做法,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化水平。扎实推进“泉韵乡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和坞东村、石庙村2个省级和美乡村建设工作,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四是持续推进乡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三台共建”模式,推动农村产权“应进必进、阳光交易”。优化承包地规模化经营服务,灵活运用项目带动、土地股份合作、集中托管经营等流转模式,建立村民、集体和企业三方利益承接机制,推动农村土地“小田变大田”,完成年度新增土地流转面积目标。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成熟一批、推进一批”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开“三变”改革。持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及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抓好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完善有偿转让和退出政策,规范盘活行为,确保依法取得、权属清晰,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打造一批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区农业农村局

2483

信息发布总数

47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