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2024年第二季度工作进展
字号:
大 中 小



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保持城乡救助标准一体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14元;全力推进各级衔接资金项目6个,涉及资金1786万元,不断强化项目造血功能和联农带农机制建设;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参加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政府全额资助,为全区78名防返贫监测户代缴居民医保3.174万元,安排公益性岗位和扶贫专岗人数108人,雨露计划补助脱贫学生58人。
产业发展更加强劲。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全区2024年度核定小麦种植面积41175.9亩,比2023年增加5041.61亩,根据田间测产情况,2024年夏粮平均亩产522.51公斤/亩,单产比上年增加7.03%;夏粮总产2.15万吨,比上年增加0.39万吨,增幅22.1%。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39亿元,同比增长4.2%,排名全市第3;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41元,增速7.1%,增速位列全市第3位。草莓、种业、食用菌、锦鲤等特色产业持续做大,上半年引进草莓优质品种5个,组织草莓产业培训会、田间观摩会5次,培训种植户600多人次全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目前全区共有竹荪、黄金耳、秀珍菇、猴头菇等智能方仓50余个,产量稳定增长。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达9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6家。
人才队伍更加壮大。开展“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17场,提供就业岗位6588个、25743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7430人;开展党支部领办劳务公司,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截至目前,共介绍就业8008人,组织117期就业培训,培训4624人;开展农村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帮助有就业欲望人员就业,上半年共组织开展农民工(农村劳动力)培训230人次,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乡风民风更加文明。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文明实践“惠民”,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1万余次,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便民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群众18.6万余人次,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全福街道烟厂社区等4个社区被确定为省市级重点打造样板文化社区。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文化活动,在各村举办“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活动106场次,公益电影放映已完成1227场,面向乡村群众开设舞蹈、声乐、萨克斯、吕剧唱腔、戏曲表演公益培训班50余期,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开展原创小戏小剧展演活动14场,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800余场,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情况,区图书馆向全区12个街道文化站分别调拨图书3000册,共计3.6万册。
乡村环境更加优美。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突出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弱项的补齐和提升。扎实推进2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目前港沟街道坞东村、石庙村两个省级和美乡村建设工程已基本完工;全力推动“泉韵乡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目前,工程已完成总进度的75%。
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优化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6名;充分发挥榜样带动作用,用好7个村级头雁书记工作室和10名区级头雁导师力量,定期开展实地指导活动,互促互鉴、共同提升。实施《历城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储备三年行动计划》,区街累计开展人才回引活动41次,回引农村优秀人才返乡创业7人、到村任职3人,建立700余人的农村后备人才库;持续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创新打造“支部+团队”管理模式,举办培训交流活动17次。建立“1+1+N”帮扶体系,以第一书记为纽带,以88家联村企业为支撑,整合法治、金融、科技、文化、邮政等专业力量,组成175人的乡村振兴人才顾问团;组织112个城市社区与帮扶村结对共建,开展特色农产品进社区、第一书记助农大集等活动140余场次。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持续完善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今年以来,产权交易平台成交93宗,成交额近4700万元;继续开展农村“三变”改革,确定市级调度村115个,区级调度村88个,截至目前,各“三变”开展村已完成摸清家底,成立了相应经营组织,明确了实施方案;做好闲房盘活利用工作,上半年盘活闲房42宗,其中盘活业态中从事二产类7宗,三产类6宗,民宿类3宗,实现租金收入45.96万元。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