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提案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针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脱节、结构性就业矛盾等问题提出的建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单位高度重视,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023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就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工作做出部署安排。《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二)产教融合深化行动。在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中有多项推动校(院)地合作融合发展的措施,其中包括支持校院企
联合培养高层次产业人才、支持校企举办现代产业学院等。主要内容有:鼓励高校联合科研院所、企业争取省级研究生专项计划,共同培养服务产业发展的工程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支持高校联合国外知名院校和国内“双一流”高校,围绕紧缺人才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联合培养;支持高校与企业、产业园区,以校企联合、校园联合等合作办学模式新建现代产业学院或特色学院,优化调整产业急需学科专业,定岗、定向培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所需人才。
(三)就业服务升级措施。我区加强“政校企”合作,建立就业服务联动机制,最大力度发挥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及企业优势,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一是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每年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80余场,助力高校毕业生留济。二是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依据“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实名登记系统数据,通过多种方式对辖区所有离校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逐一摸清个人信息、就业需求,确保“一个不落”。三是开展高校毕业生“青鸟计划”。建成覆盖全区各街道的16家青年驿站,为来济求职、面试学子提供7-14天的免费住宿以及就业人才政策、岗位招聘信息、城市融入青年联谊等“一站式”服务。
二、下一步重点推进措施
针对提案建议,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落实:
(一)针对新质产业需求,加强人才培育。一是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开展“青鸟归巢·智汇历城”大学生暑期“返家乡”实习实践活动,为家乡学子提供实习岗位,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实施青年见习计划,开发见习岗位,吸纳择业期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通过岗位实践锻炼,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升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二是加强职业培训。紧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需求,为培训机构与产业牵线搭桥建立产业与培训协同发展生态。组建跨领域专家团队,开展产业技能需求前瞻性研究,引导培训机构动态优化课程体系,将行业技术规范、岗位能力要求转化为教学大纲,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二)改善就业环境,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一是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开展历城区数字经济人才专项分类认定,打破学历、职称等传统评价标准,增加技术创新、专利、成果转化等指标权重,并支持数字经济企业开展人才自主评价。实施“数字高端人才”“数字青年人才”“数字领头雁”“数字工匠”引育工程,对符合条件的人才进行奖补。二是开展全周期的就业指导服务。高校毕业生离校前,依托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聚焦春、秋季高校毕业生集中择业期,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职业规划、面试实训、人才测评等专业辅导。离校后,创新打造青年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引入职业测评、AI面试等技术,为高校毕业生等提供生涯规划、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等全链条服务。三是为高校毕业生打造生活社区。以唐冶片区、王舍人片区、彩石片区为试点,打造职住一体、兼具休闲的“稼轩国际人才社区”,对入住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免租、4-6折不等的优惠待遇。
(三)深化产业发展,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历城区将不断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特色产业集群,为吸引高校毕业生厚植就业沃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打造济南超算科技城,聚焦功率半导体、人工智能、信创网安三大产业细分领域,拓展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使数字经济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规模集群式壮大。生物医药产业方面,依托济南生物医药港吸引优质企业、优质项目入驻,支持发展以齐鲁安替、齐鲁动保、宏济堂制药、坤力疫苗为代表的生物医药行业领军企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集聚一批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航空航天产业方面,在工业北路沿线布局建设中国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济南园区、济钢空天信息产业基地、济南临港国际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吸引集聚空天生产、卫星制造、卫星通讯等领域的人才。
济南市历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