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2020年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1370112004203710T/2021-3958999
区统计局
2021-06-02

2020年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2020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对标全市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五个济南”目标任务和“新十字”发展方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力推动“四个历城”建设,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历城区区划多次进行调整,部分街镇已托管给高新区和南山管委会,统计事权已移交,所以本次公报发布数据均为历城区目前所属14街镇口径数据)

一、综合

经济总量增长稳定。初步核算,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017.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23亿元,比上年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66.86亿元,比上年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728.96亿元,比上年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26.2:71.7。

财政税收健康发展。全区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7.62亿元, 比上年增长20.6%。其中教育支出16.71亿元,比上年增长7.6%。实现区域总税收176.93亿元,比上年增长2.9%。

人口平稳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69.2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5%。全年出生人口6031人,全区男女性别比为95:100。全区常住人口11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6.9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7.22%,较上年提高0.93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49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393元,比上年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42元,比上年增长5.9%。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67亿元,其中农业30.98亿元、林业2.99亿元,牧业2.29亿元,渔业0.3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3.11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10.41万吨,其中夏粮3.44万吨,秋粮6.97万吨。蔬菜产量11.14万吨,水果产量1.71万吨,肉类产量0.57万吨,蛋类产量0.68万吨,奶类产量0.94万吨。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全面完成13 个齐鲁样板示范村、21 个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新增家庭农场22家、总数达251家,其中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4 家,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8 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家,其中国家级1 家,省级7 家,市级32 家,2020 年度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收入91 亿元。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企业提质增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4家,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62.9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实现利税34.06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利润24.76亿元,比上年增长61.4%;亏损企业亏损额3.0亿元,比上年下降1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6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2.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68.9%,较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不断加速转型。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区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11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18.11亿元,增长40.6%;平均从业人员3.79万人。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1160.2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86.77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

规上服务业发展稳定。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203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59家,实现营业收入98.43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95家,实现营业收入5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8.8%。

现代服务业占比提高。服务业行业内部结构看,金融、房地产、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60.85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49.5%。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9%。第二产业增长78.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7.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5%,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89.48亿元,比上年增长26.3%。民间投资占比达到47.4%,四新投资占比24.6%,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1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392家,实现零售额18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实现销售额82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全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完成98.22亿元,比上年增长50.6%。其中,出口总额完成4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实际利用外资有所下降。全区实际使用外资1692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7%。合同外资596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9%。

七、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年完成73个村村内道路硬化工程,硬化村庄覆盖率达100%;完成62.3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110 千伏张马、围子山输变电工程,新建改造10 千伏线路67.12 千米,新增配变120 台;完成110 千伏康孟线等68 条输配电线路迁改。完成0.54万户老旧小区整治,增设电梯31部,完成1402户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

生态环境更加秀美。2020年,建设完成各类公园40 处,其中15 处口袋公园、20 处小区附属游园;建设完成绿道22 公里、生态廊道782 亩、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5650 亩,累计新增绿地约161 万平方米。辖区58 处入河排污口中已完成54 处治理,城镇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地表水断面达标率、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河道绿化工程、土地整理工程,累计治理面积5.41 平方千米,其中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67 平方千米。

八、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

科创建设加快。2020 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25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8家,新增众创空间6 家、孵化器1家,新增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机构11 家,新建海外研发机构1 家,新成立检验检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 个,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45.01 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1个。

教育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20年,区内各级各类学校120所(含驻区学校),在校生12.05万人。共有幼儿园214所,在园人数4.67万人。13 项成果获济南市教育教学成果奖,15 所学校被认定为济南市首批“领航”“特色”和“新优”学校;7 所学校入围济南市首批“百所家长学校示范校”市级培育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0 余场,送戏下乡活动183 场,开展“儒学讲座”“礼伴成长”“相约周末”等系列活动,农村放映公益电影3192 场,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末卫生机构728所,其中医院34家。卫生技术人员8312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911人,较上年增加297人。疫情期间,累计摸排风险地区来人4.5 万余人次,隔离留观487 余人次,核酸检测6.8 万余人次;对16 类重点人员从严实施“双周测”, 累计检测20 万余人次,做到“应检尽检”。

社会保障更加全面。全区民生及社会重点事业支出70.88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90%,比上年增长22.38%。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组织培训16.8 万人次,居民养老参保22.7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7%。全年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354万元,惠及3907 户次,4629 人次;全区农村低保对象1191 户,1565 人,全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034万元,惠及14103 户次,18404 人次;全区农村特困供养对象275 人,累计发放特困供养资金316万元。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区统计局

264

信息发布总数

221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