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城区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字号:
大 中 小



一、2023年工作总结
1.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一是全区各级公共文化场馆今年接待入馆群众100万余人次。二是区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馆复评,实现晚间延时开放,每周免费开放64小时。三是全民阅读空间建设再上新台阶,新建成3家泉城书屋、68个亲子阅读空间、60个数字阅读空间、58个老年听书馆、56个家庭图书馆、55个阅读推广组织,投资283万元为全区各级图书馆、书屋配备了图书和借阅设备。四是在各街道设立了14处百姓戏曲大舞台,为庄户剧团提供全年演出机会。五是济南市历城区文史哲阅读博物馆经省文旅厅批准挂牌。六是完成14个街道应急广播分平台和347个接收终端的安装工作,实现五级平台互联互通。
2.文化惠民活动更加丰富。一是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192场。二是开展免费送戏工程、四季村晚、公益艺术培训、庄户剧团技能大赛等文化活动808场,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2600场。三是创作山东快书、诗歌、吕剧小戏等文艺作品60部,在第九届济南市国际合唱节中荣获1项金奖、1项银奖,33幅美术作品入选省市级展览。
3.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稳步推进。一是配合相关单位办理考古调查勘探12项,涉及土地面积约60万平方米;取得供地意见14项,涉及土地面积约217万平方米。二是实施洪家楼天主教堂防雷工程、五圣堂建筑遗址修缮保护及环境整治工程两项文物修缮保护工程,预计年底前完工。三是推进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成立了区级工作专班,确定了开工时间和开工区域,公园规划设计和立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征地拆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四是引进“诚信在兹—契约文化展”等精品展览,观众达5万人次;“博物馆打卡——红领巾研学”荣获全省博物馆十佳社教活动案例。五是非遗保护传承得到强化,公布了第七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新增项目22个;举办“黄河大集·历城集美”等非遗展演体验活动20余场;舞蹈《黄河号子》编排完成并对外展演,编辑出版《历城民间音乐拾遗》。六是鼓励手造企业成立非遗工作坊,春泥造物展览展示有限公司、山东相公墨业有限公司、断苕村葫芦谷被评为济南市2023 年度“山东手造”非遗工坊。省委办公厅《今日信息(专报)》刊发我区非遗传工作信息,张军同志对此作出批示要求:“加强对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法的总结、提炼、宣传。”
4.文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截至目前规上文化企业达到71家,同比增加15家;前三季度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入84.8亿元,同比增长4.37%。二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目前落地项目6个,注册资金1.58亿元。三是积极开展服企助企活动,组织企业参加济南市黄河文创大赛获得15个奖项;融创文旅城、579百工集、金镶玉茶文化有限公司被评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东港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印刷示范基地。四是积极开展文化消费季活动,发放文化惠民消费券10万元,直接带动消费30万元。
5.全域旅游呈现新气象。一是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联合区行政审批局、区卫健局、区住建局、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对彩石青龙峪村桃源山庄民宿、彩石断岧村葫芦谷民宿、彩石西丝峪村香园居民宿开展联审;举办荷花路街道首届乡村露营音乐会、港沟街道2023消夏文化旅游节、彩石街道泉水文化旅游节、唐王草莓白菜文化旅游节等“乡村好时节”系列活动。二是大力发展研学游,举办特色研学游活动近百场,山东唐王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被评为2023年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三是扩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推出“品味历城”Citywalk线路,579百工集被评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已公示),悦立方旅游休闲街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山东省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彩石东泉·山乡后院入选山东精品民宿十佳品牌,彩石街道东泉村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港沟街道被评为山东省精品文旅名镇(乡村旅游重点镇)。
6.市场监管规范有序。一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600余人次,办结涉文物、版权、网吧等各类违法违规案件22件。二是认真落实“扫黄打非”任务,召开全区“扫黄打非”工作会议,制定印发2023年“扫黄打非”工作方案和工作规则;联合街道、邮政管理等部门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检查,责令14家涉嫌利用虚假承诺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限期整改;区文旅局被评为2022年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文化执法大队4人获得国家版权局“查处侵权盗版有功个人”荣誉。三是版权作品登记力度加大,目前我区版权作品登记已达4300余件,位居全市第一,年底能够超额完成著作权作品数量同比增长15%的任务目标。
7.对外宣传取得新突破。目前文旅工作被人民日报app、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商报等媒体报道400余次,同期相比数量倍增。
二、2024年工作计划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农村公益电影全年放映不少于3192场,送戏下乡、公益艺术培训、展览等不少于800场;购置100万元馆藏图书;为农家书屋配送53.2万元图书;组织全区开展不少于2800场阅读推广活动。
2.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扎实推进考古前置工作,积极服务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文物巡查,确保文物安全;加速推进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深入开展“黄河大集·历城集美”非遗文化市集活动;组织我区优秀非遗项目参加第八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充分发挥虞山六艺馆非遗聚集地作用,策划“虞山雅集”等活动;开办“历城集美”非遗文化生活超市;依托山东省博物馆联盟,引进省市博物馆更多精品展览。
3.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依托乡村特色资源,打造特色民宿、省级景区化村庄,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延长夜间文旅消费链条,解锁“8小时外”消费;加强研学与其他产业融合,推出更多研学游线路和精品课程;指导济南融创文旅城、579百工集、东泉村、玉河泉村等单位创建A级景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等品牌荣誉。
4.推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步伐,不断提升文旅产业数字化水平;开展扶企助企活动,大力培育规上文旅企业;持续开展文化消费季活动,促进消费产业双向提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在谈及落地项目进行全方位全链条跟踪服务,力争做到“落地一个项目,跟进一个园区,带动一个产业”。
5.提高文化市场监管水平。及时查处清理有害文化产品和活动,推动“扫黄打非”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强化线上线下文化市场一体化监管;压紧压实文化经营场所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新型文化市场业态的安全管理,确保全区文化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6.强化文旅宣传推介。持续拓展传播方式和宣传渠道,借助展览、展会活动,利用好历城文旅云平台,展示历城形象,推广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展旅游主题宣传,让游客认识历城、喜欢历城、常来历城,将“流量”变“留量”。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