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科普】夏日炎炎,警惕“热”出来的致命危险——全面认识中暑
11370112MB2806497M/2025-6660180
区卫生健康局
2025-06-25

【科普】夏日炎炎,警惕“热”出来的致命危险——全面认识中暑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近日,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在高温(>32℃)、高湿度(>60%)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中暑,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通常是中暑的高发人群,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份防中暑攻略。

中暑的类型和症状

通常根据症状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中暑的急救措施

热射病患者的现场救治至关重要,我们要牢记六步法:脱、泡、测、补、通、静。

”:立即脱离高温、高湿度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衣物便于散热,有条件时可将患者转移至空调室,室温调至16-20℃。

”:能够达到降温要求的最好方式是冰水或冷水浸泡。如无法做到浸泡降温,可参考①蒸发降温:凉水喷洒同时配合持续扇风;②冰敷降温:冰枕、冰帽,或用冷水反复擦拭颈部、腋下、腹部沟等部位降温。

”:通常使用直肠温度(肛温)来反映核心体温,也可使用耳蜗温度代替。腋温受环境和降温措施影响较大,腋温不高时并不能排除热射病可能。如无监测体温条件,可触摸患者体表估计体温并尽快降温,绝不能因为测量温度而延误降温。

”:在患者意识清醒且没有呕吐的情况下,可让其少量多次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运动饮料等;在患者昏迷不能经口补充水分时,可通过静脉输液补充生理盐水等液体。当然也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口服或静脉输入大量液体。

”: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平躺,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防止堵塞呼吸道。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禁止喂水,以免发生呛咳。现场有条件者可适当吸氧并监测氧饱和度情况。

”:抽搐、躁动不仅会干扰降温,还会使产热、耗氧量增加,加剧神经系统损伤。如果患者出现抽搐症状,可在其上下牙齿间放置毛巾等柔软物品,防止舌咬伤,但不要强行按压患者肢体,以免造成骨折,可给予镇静药物使患者保持镇静。

转运至医院救治的指征

1. 体温>40℃;

2. 实施降温治疗30分钟后体温仍>39℃;

3. 意识障碍无改善;

4. 现场缺乏必要的救治条件。

预防中暑小妙招

合理安排户外活动:避开高温时段(10点至16点)外出;如有外出活动,做好防晒措施;户外工作者穿戴浅色透气衣物,高温时段实行轮班制。

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少吃油腻食品,减轻胃肠负担;多进食瓜果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生菜、西瓜、苦瓜等;适量饮用解暑汤,如绿豆汤、酸梅汤等。

保持良好休息环境:空调温度24-26℃较为适宜,使用期间定时通风;避免大汗状态下空调直吹。

关于中暑的常见误区

01

❌“猛灌冰水降温”——摄入大量冰水会引发肠胃痉挛,增加肠道负担。应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

02

❌“待在室外才会中暑”——中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衡所致,从高温环境进入温度过低的环境,也可能出现中暑。

03

❌“中暑就喝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高温中暑时服用可能会加重脱水。该药物更适用于吹空调受凉后头晕、恶心或贪凉饮食引起的腹胀、腹泻等情况。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区卫生健康局

1251

信息发布总数

0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