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关于《济南市历城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解读
字号:
大 中 小



一、制定背景
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一项重大任务。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十四五”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山东现代水网建设作出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山东现代水网建设高度重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加快补齐水利设施短板,建设重点水源、重大引调水工程,构建完善现代水网。济南市 “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正在展开,历城区作为济南“东强”的主战场,区委提出了“4433”工作推进体系,为做好老城更新、新区提升、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重点工作提供水安全保障,依托全市水网建设,完善历城区水网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历城区现代水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优化,防洪减灾能力显著提升,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尽管历城区现代水网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但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全区水网建设还存在水资源配置不平衡、防洪减灾建设存在短板、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有待提升改善、智慧化水平总体不高等问题,为进一步统筹解决全区水资源、水灾害、水生态问题,需要加快构建完善历城区现代水网,建设高质量水务基础设施。
根据《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时期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历城区城乡水务局贯彻落实省、市、区主要领导有关水网建设工作安排,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立足“十四五”并着眼未来高质量发展需求,2022年7月编制完成《济南市历城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并广泛征求吸收采纳各单位意见,已经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济历城政字〔2022〕41号文件印发实施。《规划》研究提出了历城区现代水网建设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通过规划一批重点项目,努力补齐水资源配置、防洪除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慧化等方面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构建形成优质水资源、永宁水安澜、健康水生态的现代水网体系,为历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和保障。
二、决策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办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以及《济南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1年-2025年)》、《济南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济南市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划,结合我区实际,编制本规划。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分为八部分。第一部分水网基础,包括基本水情、面临的形势、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至第四部分分别为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明确未来历城区现代水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五部分总体布局,根据全区河湖水系条件、水资源禀赋、现状水务工程、城市新发展格局等情况,以骨干河道和重要引调水工程为骨架,以河湖水系连通和灌排渠系为脉络,以重点水库湖泊为节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控为手段,统筹水资源配置、水灾害防治、水生态保护,兼顾通航通水,形成“十纵四横泾脉相连、五源多点润泽八方”的区级水网总体格局,构建历城区现代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进一步提升完善历城“南山、中城、北水”的城市生态格局。第六部分主要任务,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紧扣“供、排、蓄、引、治、保、工、管”系统治水要求,结合全区实际情况,提出现代水网建设主要任务,包括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强化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加强泉水保护与管理、打造智慧化现代水网、推进水网管理现代化建设等六个方面。第七部分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匡算及资金筹措,按照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纯公益性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支持,整合市、区两级财政投入;有一定收益的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第八部分保障措施,提出加强组织领导、部门联动配合、加快前期工作、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宣传力度。
四、出台目的
历城区现代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历城区现代水网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供水保障、防洪排水体系为主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调控为手段,统筹供水保障、防洪排水、水系生态、智慧水务,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历城区现代水网,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对支撑保障历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推进现代水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推进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十四五”时期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2.推进现代水网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历城现代水网是济南水网的组成部分,通过现代水网建设确保城乡供水安全,通过蓄滞泄排保障防洪排涝安全,通过维持自然河湖水网的完整性保护河湖生态健康,从而推动水资源供给能力与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防灾减灾能力与现代化灾害承受能力相匹配、水生态环境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匹配,为省会“东强”谱写精致精细精美的现代化新城区。
3.推进现代水网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资源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历城区作为济南的主城区之一,济南“东强”的主战场,全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制约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构建完善现代水网,加强水资源跨区域科学配置,全面增强全区水资源统筹调控能力、优化配置能力。
4.推进现代水网建设是统筹解决历城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历城区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发、水生态损害、水环境质量不高等问题交织,是制约水安全保障能力的突出瓶颈和短板。通过推进历城区现代水网建设,一体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保障供给格局,有利于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布局,优化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格局,有效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河湖生态保护能力、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统筹解决新老水问题。
五、重要举措
一是水资源配置方面。目前,历城区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优化,但仍存在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问题。根据历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总体要求,按照“节水优先、总量控制”的原则,统筹考虑本地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引调水等各类水源,依托市级水网推进重点水源和连通调水工程建设,完善水源配置体系、城乡供水设施建设,构建联调联供、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增强特大干旱、持续干旱、突发水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二是防洪减灾方面。坚持“消隐患、强弱项”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以河道、水库和蓄滞洪区为架构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加强河道整治,通过采取河道清淤疏通、拓宽改造等工程措施,恢复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实现骨干河道重要河段防洪能力全部达标。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三是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方面。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做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加强河湖生态治理和水生态空间管控,提升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推进实施 “两清零、一提标” ,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共生,构建完善“南山、中城、北水”新格局。
四是泉水保护与管理方面,坚守泉水保护生态红线,严格泉水补给区和汇集出露区建设管控,保护径流通道,加快推进泉域补给区特别是重点渗漏带生态修复,提升泉水补给区入渗补给能力,严控泉域内地下水开采。
五是数字水利建设方面。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总要求,加快水务数字化转型,加强水安全感知能力建设和水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水网全要素监测体系,提升水网调度管理智能化水平。
六是水网管理现代化建设方面,按照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安全保障的需求,结合省市级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高定位、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我区现代水网发展。
六、名词解释
十纵:是指区内全福河、大辛河、汉峪河、龙脊河、韩仓河、刘公河、土河、杨家河、巨野河九条南北向穿越区内的重要河流及济南市东部水源四库连通调水工程,是全区防洪排涝、水资源调配的主动脉。
四横:是指以区内黄河、小清河、南水北调输水干渠、东联供水管道为轴的黄河水、长江水输水大动脉。
泾脉相连:是指区内河沟、渠道及管道。
五源:是指当地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再生水。
多点:是指狼猫山、燕棚等6座水库;华山湖、白云湖2处湖泊;白泉泉群、玉河泉泉群2处泉域;凤凰路、东湖、雪山、旅游路、济钢等5处已建及规划供水厂;新东站、董家、彩石等10处已建及规划水质净化厂。
八方:为历城区全域。
南山:是指南部山区生态涵养区。
中城:是指旅游路至小清河以南的生态治理区。
北水:是指北部黄河、小清河生态风貌带。
七、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政策解读单位:济南市历城区城乡水务局
办公地址:历城区唐冶街道唐冶中路与文苑街交叉口历城区便民服务中心A707
具体联系人:王绍江
咨询电话:0531-88020549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