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2021年重大决策事项)历城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唐冶(三甲)医院项目的说明
11370112004203737J-A/2021-6438383
区政府办公室
2021-10-20

(2021年重大决策事项)历城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唐冶(三甲)医院项目的说明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8.1‰、10.7%和20.1/10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也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2020年2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通过统一制度、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提升服务,增强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协调性,推进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公共卫生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提供必要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各种公共、民营和志愿组织的总体。它常常被描述为具有不同作用、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网络,为整个社区和地区公众健康和福祉服务的各种组织关系。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基本完善的以政府为主导,包括国家、省、市、区县、乡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财政、社保、农业、教育、体育、科技和食药监、媒体等多个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确定了政府在公共卫生中的角色,即决策者、出资者、组织动员者、服务提供者以及执法者,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在其中举足轻重的多重作用。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打响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此次疫情防控也暴露出,我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仍然存在不少能力短板和体制机制问题。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印发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当中提到“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短板,调整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高平疫结合能力,强化中西医结合,深入实施爱国卫生运动,集中力量加强能力建设,补齐短板弱项,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

2020年2月7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会议提出:“要补齐公共卫生、医药等领域短板,加快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加强医学科学攻关,优化医疗机构布局,加强医疗物资储备。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救治救援体系、预防预警体系、应急储备体系,加强网格化管理,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

建设唐冶(三甲)医院,是我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重大项目,是完善我省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能力的重要平台,是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省卫生健康委、济南市及省直部门积极主动,共同研究推进唐冶(三甲)医院建设,明确了省市共建模式和目标定位,组建了项目建设专班,拟定了项目建设方案,推动临床中心项目

取得积极进展。会议议定了项目的功能定位:坚持高标准定位,以建设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为目标,整合资源、集约建设,突出尖专科、强综合、应突发、重科研等特点,着力破除制约公共医疗卫生体制创新的制度和体制障碍,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平战结合、机制灵活、运行高效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型公共卫生临床机构,进一步提升全省乃至华东片区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和科研能力,积极打造引领全国公共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齐鲁样板。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符合党和国家扶持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目前,我国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基层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不够;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医药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 总理等领导多次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就做好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完善医药发展政策和机制,促进医药的发展,实现医药现代化,更好地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在地市级区域依据常住人口数,每100万—200万人口设置1—2个市办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下同),服务半径一般为50公里左右。地广人稀的地区人口规模可以适当放宽。其中,每个地市级区域原则上至少设置1个市办中医类医院,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在市办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或民族医科室。在地市级区域应根据需要规划设置儿童、精神、妇产、肿瘤、传染病、康复等市办专科医院(含中医类专科医院)。重点加强中医、儿科、妇产、精神卫生、传染病、老年护理、口腔、康复等薄弱领域服务能力的建设。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会议指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显著,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需要统筹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向,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扩大医疗服务资源供给。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治理结构、人事薪酬、编制管理和绩效考核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项目的建设将改善历城区的就医条件,提升医疗及科研水平,有利于推动历城区乃至济南市医药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项目建设符合各级政府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要求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均等化水平。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29 号)第三十七条“卫生健康”明确把“预防保健、卫生应急、卫生监督服务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等”列为鼓励类发展的项目。

《济南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提出:以居民健康需求和存在问题为导向,坚持调结构、补短板、促均衡、提效能的工作思路,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引导公立医院适度发展,鼓励社会办医,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实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新一轮区域医疗能力‘攀登计划’,加强公立医院建设、管理和考核,打造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支撑、以国家疑难病症诊治中心为骨干、以专病专科医院和重点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为特色、以临床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为重点的高层次医疗服务体系”。

作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提升项目,本项目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项目建设有利于充分落实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各项政策,提升济南市历城区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三)项目建设有利于增强历城区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通知》提出: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指导基层制订和完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提升基层对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的防控应对能力。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特点和形势,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随着历城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医疗水平亦相应提高。为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民改善身体健康的需要,历城区医疗卫生事业需要与时俱进的建设与发展。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露出历城区接诊服务能力和医疗条件不足以满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实,为历城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及接诊能力提出迫切要求。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聚焦民生福祉,提升公共卫生、医养健康、普惠教育、养老托幼等供给能力和质量,加大社会治理和应急保障投入”。综上所述,项目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规划要求,契合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的政策导向。项目建设能切实提高全省乃至区域传染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保障水平,推动区域医疗公共卫生事业向

高水平发展,其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历城区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高历城区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三、项目征集意见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对本工程建设情况及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公示,以便广泛了解社会各界公众对本工程的态度及环保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四、重要举措

医院建设项目包括规划立项、方案审批、设计、招标、施工、验收等阶段,因此周期长,施工复杂,要建立科学的进度管理方案,对整个医院建设过程意义重大。下步在环境影响方面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加强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防治施工扬尘、噪声污染,委托专业环境监理机构进行环境监理报告,定期向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工程环境监理报告。

2、加强运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采取有效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按《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 18466-2005)等要求规范设置各类排污口和标识,实施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加强特征污染物自主监测能力建设。

3、强化公众参与机制。在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加强与周围公众的沟通,及时解决公众提出的环境问题,满足公众合理的环境诉求。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区政府办公室

2127

信息发布总数

186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