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历城分局 筑牢三大“强化”防线 全面打好蓝天保卫战
字号:
大 中 小



近年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历城分局坚持科技赋能,推进大气污染溯源监测和非现场执法工作,加强济南市历城区大气污染防治监管技术能力,提升环保精细化管控管理水平,实现对辖区重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精细监管、靶向治理、精准执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一是强化科技赋能,打造“智慧预警”防控体系。积极探索“科技+监管”模式,充分运用在线监控、走航监测、无人机巡飞等技术手段,构建全方位、立体化非现场执法监管体系。一是强化科技应用。对商砼企业、物料堆场实施不定期无人机巡查,重点检查物料苫盖、洒水降尘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企业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到位;聚焦在建各类施工工地,通过无人机航拍非现场核查施工降尘、裸土覆盖等防尘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促责任单位整改,提升扬尘治理成效。二是聚焦精准监测。对济南油库等重点涉气企业开展VOCs走航监测,实时采集分析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数据,精准定位高值区域;针对群众反映的异味问题,在重点区域开展异味走航巡查,利用专业设备溯源排查污染源,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三是坚持精准治污。组织辖区企业开展活性炭集中更换专项行动,依托“码上换”智能监管平台,精准梳理超期、临期活性炭使用企业,完成120余家活性炭更换,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运行。
二是强化精准施策,打造“闭环整改”长效机制。一是实施差异化精准管控。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对要求,修订《济南市历城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对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技术指南及补充说明,编制完成330余家企业减排清单及“一厂一策”差异化减排方案并动态更新,确保减排措施具备可操作性、可监测性和可核查性。二是推进企业绩效分级。坚持主动靠前服务,通过现场座谈、查阅资料、现场核实等方式指导2家企业申报A、B级,2家企业申报绩效引领。同时积极配合省、市两级部门对辖区企业开展现场复核工作,针对反馈问题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助力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三是落实正面清单管理。全面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方式,将26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结合,实行差异化执法管控,运用污染源自动监控、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非现场监管手段开展执法检查,做好“有事服好务、无事不打扰”,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强化协同联动,打造“帮扶整改”监管模式。打造“柔性执法”服务模式。一是聚焦减排潜力挖掘。积极对接企业做好宣传,帮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石油分公司济南油库等3家企业申报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实施VOCs排放治理设施升级改造。目前,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已建成投运;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石油分公司济南油库浮盘改造项目纳入“挂图作战”重点工程,预计济南油库浮盘改造项目实现每年减排量约28吨VOCs。督促齐鲁制药等6家重点企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二是实施污染物协商减排。密切关注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信息,及时组织重点排放企业开展自主减排协商。针对臭氧污染高发时段,指导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企业开展错峰生产。通过政策宣讲、技术交流等方式,推进低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工作,共3家企业通过市局低VOCs试点建设项目。三是柔性执法显温度。坚持柔性监管与精准服务并重,以“一次进门、全面体检”式排查为抓手,差异化梳理各类企业的不同需求,开展点对点帮扶指导,协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助力解决污染防治技术难题,引导企业规范健康发展。2025年以来免予处罚2起。
下一步,历城分局将以空气质量改善为中心,强化科技支撑、严格执法监管、深化协同治理,精准溯源,科学治污,持续强化科室联动,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守护“泉城蓝”,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