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专家解读: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燕解读《济南市历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
11370112004203737J-A/2022-6490641
区政府办公室
2022-06-25

专家解读: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燕解读《济南市历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王燕.jpg

王燕,女,博士,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资源循环及环保新材料环保研究所副所长。先后承担和参与了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包括国家“十一五”水专项、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等。相关科研成果已在中外文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70余篇),已获得了9项发明专利授权,获得了5项省部级奖励,其中包括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近日我们有幸邀请到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燕教授就《济南市历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问:您认为历城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优势有哪些?

答:历城,因临历山而得名,素有“齐鲁首邑”之称,具有区域形态丰富,南山北水、有城有乡的特点,是山东省省会、泉城济南的重要核心城区之一。近年来,历城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综合实力雄厚。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居全市第一。入选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生态本底良好。山水秀丽、名泉涌流,是一座景致如画的“生态之城”。华山孤峰独秀,黄河如锦缎在历城穿流而过,小清河波光粼粼将通航四海,济南72名泉有11处在历城涌流。创新资源富集。资源丰富、平台众多,是一座厚积薄发的“潜力之城”。有央企11家、省企60家,市属平台公司23家、区属平台公司6家。有山东大学等20余家科研院所,46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家院士工作站以及254家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底蕴厚重。文脉绵长、底蕴深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人文之城”。有百年教堂、百年山大,“齐烟九点”之首的华山孤峰独秀,《鹊华秋色图》是历城风貌的传世之作。区位优势突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一座四通八达的“枢纽之城”。济南遥墙国际机场204条航线通达海内外120个城市,小清河是山东省内唯一具备海河联运开发利用条件的水运资源。

问:您对《济南市历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总体的评价?

答:我认为,规划理念先进、站位高,目标明确、问题精准,措施得力、操作性强,是关乎历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决策部署,能够全面提升历城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问: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和建设“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总目标,高扬生态文明旗帜,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强省会”战略,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核心,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统筹协调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和“山泉湖河城”独特禀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系统推进污染防治,全面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速东强、示范南美、融入北起、突破中优,全面打造科创历城、智造历城、文化历城、品质历城,率先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标杆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为建成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提供坚实保障,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历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生态文明建设伟大事业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问:规划的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的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为: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充分发挥生态、智力、科教和人文优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强省会”战略落地,使全区生态空间格局更加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与自然关系更为和谐;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资源能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生态文化繁荣发展,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不断得到厚植,为建成具有南山北水、有城有乡特色,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提供坚实保障。

又分为近期和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2022年—2025年):到2025年,历城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生态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生态空间格局不断优化,生态经济显著发展,生态生活绿色舒适,生态文化繁荣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大幅提升。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考核验收,成为充分彰显南山北水魅力、城乡融合发展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远期目标(2026年—2030年):进一步完善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生态制度体系健全高效,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系统稳定,生态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生态生活宜居幸福,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具有历城特色的生态文化得到弘扬。到2030年,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解读机构:历城区生态环境分局

办公地址:济南市历城区七里河路13号

具体联系人:姚钦平

咨询电话:0531—88901647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