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解读历城区乡村振兴有关政策和举措
字号:
大 中 小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苏婷
主持人苏婷: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历城区“凝心聚力 擎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历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续明,历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王世东,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侯莉,历城区港沟街道芦南村党支部书记贾虎平。
下面,我们首先有请续区长介绍有关情况。
历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续明
续明: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历城区委区政府,对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历城区发展的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按照发布会安排,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历城区和美乡村建设情况。
近年来,历城区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多措并举建设和美乡村,乡村人居环境日新月异,一幅幅优美的田园画卷正在逐渐展开,先后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全省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草莓特色产业的核心区“莓丽谷”获评全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唐王街道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备。
全面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全区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覆盖广度逐年提高,路网结构不断优化,规模适当、布局合理、衔接通畅、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网体系已基本形成。2020年以来全区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155公里。
全面推进生活污水处理。严格落实排水、排污许可管理制度,采用分散收集、集中拉运、市政纳管等模式,深入开展农村房前屋后黑臭水体治理,加大污水管道、污水处理站等设施建设力度,农村地区水质得到极大改善。2019年以来累计投资3.44亿元,铺设污水管道600余公里,建成26座污水处理站、60余座污水收集池。2025年底前,全区生活污水治理率将达到100%。
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完善区、街、村三级运转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建立闭环式收运体系。目前,全区7个涉农街道已建成垃圾分类房57座、分类亭390处,41辆密闭式压缩收集车、14辆厨余垃圾密闭式收集车每天奔跑在村庄、街头。
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大力推广普及卫生户厕,以厕所之“点”带和美乡村建设之“面”,按照“4+N”改厕要求,创造性提出“1+3”模式,即集中建设无害化处理站,与农村厕所改造、粪污清运、资源化利用3个方面有效结合,农村厕所卫生环境大改观。截至目前,全区农村改厕32054户,建设公厕52座,建设“大三格”无害化处理站14个。
二是农村公共服务更加便利。
基础教育更加普惠。全面开展教育“强镇筑基”行动,深入推进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和农村学区制管理改革,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实施水平显著提高。
医疗卫生全面升级。扎实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着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推动乡村医院医保一站式报销,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农民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区7个涉农街道共有乡镇级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村卫生室207个,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拿药。
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基层为重点,鼓励社会积极参与,大力开展农家书屋建设、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今年,农家书屋志愿阅读推广1120场、文化志愿服务进村60余场、免费送戏266场、公益电影放映3192场。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更加舒适。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突出村内垃圾规范处置、污水有效治理、粪污有效处理等,探索建立“五有”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全区农村人居环境不断迈上新台阶。
持续推进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持续优化乡村空间格局。2017年实施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以来,累计投资6.5亿元,打造提升省级、市级、区级示范村60个。目前,历城区辖区内共有国家级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村镇12个。港沟街道获评省级精品文旅名镇,港沟街道芦南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典型案例,彩石街道东泉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名村,鲍山街道曲家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持续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搭建全区“数字乡村5G建设平台”,加快建设88个数字乡村试点村,用数字化助推乡村五大振兴,形成覆盖智慧党建、综合治理、特色产业、产权交易的数字乡村新图景。目前,历城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已累计完成交易金额1.63亿元,成为全市交易覆盖面最大、活跃度最高的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历城区将尊重农民意愿,立足资源禀赋,继续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把乡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乐享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
谢谢大家。
主持人苏婷:
感谢续区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历城区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请介绍一下历城区和美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下一步又有哪些新的计划和打算?
历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王世东
王世东: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历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建立了工作领导和推进机制,在打造过程中,强化“三生三美”愿景引领,以统筹推进“五个振兴”为目标,按照精品村、特色村、样板村建设目标,坚持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提升、全域管理,全面建设和美乡村。2017年以来,累计投资6.5亿元,打造了60个和美乡村,包括15个省级和美乡村、26个齐鲁样板村和19个区级和美乡村。
通过和美乡村创建,涌现出了港沟街道芦南村、彩石街道东泉村、唐王街道娄家村、董家街道甄家村、鲍山街道简家村、荷花路街道朱家村等,一批“有传承、有产业、有文化”的和美乡村。
下一步,历城区和美乡村建设,将坚持“规划引领优先、集中连线成片”的打造原则,重点选择村两委班子强、村庄基础好、产业特色明显、群众参与度高的村,结合全区乡村振兴4大片区战略布局,全力打造省市区三级和美乡村示范区,主要包括:“莓丽谷”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恬居云台”市级示范区,和“水美乡村”、“山水彩石”2个区级示范区。
目前,“莓丽谷”示范区,已获评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示范区覆盖董家、唐王街道24个村,占地面积29.6平方公里,完成投资5.38亿元。通过示范区打造,全面促进了我区草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泉水草莓”成为全国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草莓区域品牌20强;全市首个“盒马村”落户示范区,带动区域内村集体增收500余万元。
“恬居云台”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已全面启动。示范区覆盖港沟街道13个村,计划总投资4.04亿元。重点建设港九路和港九环线拓宽、云台山田园综合体提升、村容村貌改造、山体修复、乡村产业发展等重点工程项目,依托山水资源禀赋,打造形成多元业态、片区各村各产协同发展的城乡融合示范区。
“水美乡村”区级示范区,通过加快建设“足球+菌菇采摘”、“水美稻乡”等农业主题公园,实现一二三产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新样板,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达产。
“山水彩石”区级示范区,将以东泉村“山乡后院”精品民宿为引爆点,大力发展周边乡村游、田园风光游等,打造“一站式”高端品牌民宿集群。
通过乡村振兴片区示范,全面实现乡村产业、村级组织、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民技能、农村改革六个“双提升”,带动全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城乡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历城模式!
谢谢大家!
凤凰网山东记者:
请介绍一下,荷花路街道开展“水美乡村”示范区项目的初衷和目前的进展情况。
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侯莉
侯莉: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自2021年起就开始策划“水美乡村”示范区,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作为沿黄街道,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到街道发展中,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另一方面,作为农村街道,辖内农村区域面积25.1平方公里,农林用地2万余亩,农业基底突出,土地资源丰富,水系纵横交错,生态环境优越,具备打造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的自然禀赋。
综合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区位交通等因素,我们以跳出荷花看荷花的站位、跳出农业看农业的思维,按照全域统筹、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的理念,谋划了这个项目,同时对街道整体战略策划及产业布局、整体文旅产业发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规划,既着眼全局、又强调局部,既谋划长远、又聚焦眼前,为推动片区打造打下坚实基础。
这两年,在片区打造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生态修复、耕地提升、主粮提质、产业融合、村庄振兴、农民增收”六大工程为载体,重塑“万亩良田、江北水乡”美景。项目实施中,我们在全域开展了“田水路林村”土地综合整治,建设连片高标准农田,农业产量提升15%,争取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将耕地占比由68%提升至92%。为推动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黄河、小清河清违清障行动,赵王河、友谊河综合整治行动,以及引黄干渠修复等工程,打造了“十里黄河”绿色生态廊道和千亩稻田“人工湿地”。
我们积极探索“1+1+N+N”发展模式,通过政府主导、平台实施、多方运营、合作社参与,推动项目落地见效。与山东土发集团合作,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约1亿元指标收益,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引进专业运营机构,连续举办六届“荷花杯”村民足球赛,成功举办历城区第一届“村超”比赛,圆满承办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村集体年均收入增加50万元。引进文化传媒公司,连续两年举办庆丰收开镰节、乡村音乐节活动,实现农产品销售翻三番。通过打造稻田画和野生白鹭栖息地,推动农文旅发展,今年打造的“我爱济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巨幅荷花四幅稻田画,频频登上泉城热门媒体,成功引流20万人次。
另外,我们积极推进农业品牌打造,今年10月份,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黄河乡村 水美稻香”庆丰收开镰节活动,活动现场发布了“荷花有品”农产品品牌和“荷花溪田”农文旅品牌,对已经形成的项目成果进一步推广展示。截至目前,示范区项目一期已顺利完成,二期正在有序开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十里黄河风貌带和小清河生态旅游带,进一步做好农文旅文章,串联起黄河郊野公园、花卉直播基地、稻田观光区、温泉度假区、菌菇生活馆、足球驿站等景观节点,进行整体的农文旅项目包装策划,通过一步一景、步步皆画的“水美乡村”风光园打造,形成济南近郊特色农文旅带,为广大市民休闲度假提供更好的去处。
谢谢大家!
中国网记者:
芦南村近年从落后村嬗变为先进村。请问是如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特别是在党建引领和城乡融合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历城区港沟街道芦南村党支部书记贾虎平
贾虎平:
大家好,我是历城区港沟街道芦南村党支部书记贾虎平,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芦南村位于历城区最南端,是一个典型的山村,面积3200亩,人口626人,党员30名。
近年来芦南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创建了“党支部+合作社+企业”三位一体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山村,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特色就在于既有乡村的美丽幽静,也有城市里的现代时尚,还有传统的质朴民风。具体来讲我们实施了四大工程:
一是实施生态绿化工程,打造芦南生态园。2005年之前的芦南村,村民靠山吃山,以放羊、采石为生,山体、生态破坏,为此果断关停大小采石场、石灰窑20多处,取缔无序放牧38户,18年来累计投资1.5亿元,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如今的绿水青山,完成了芦南生态园建设,荣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二是实施新村建设工程,打造幸福家园。历史上的芦南村建在三面环山的低洼之处,自然灾害频发,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每逢雨季,村民出行困难,怨声载道。2006年,村“两委”顺应民意,担当作为,在市、区大力支持下,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实施村庄迁移工程,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总投资1.2亿元,完成了新村建设,于2013年5月,村民喜迁新居,实现了盼望已久的新村梦。
三是实施田园综合体工程,打造三产融合产业园。2019年以来,芦南村先后完成了“云台山农业田园综合体”、芦南乡创基地、省级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省级中小学研学基地、山楂产业园、桃花岭上民宿和农业智慧温室等项目,形成了集产品研发、亲子研学、人才培训为一体的城乡融合新业态,实现了芦南村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固定资产4.05亿元,实现村集体年收入420万元。
四是实施三固定三保障工程,打造民生乐园。2013年村民上楼后,率先实施“三变”改革,党支部创办了“三社三企”(即芦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芦南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和芦南共富合作社;济南诗酒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南芦南云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和济南芦南食品有限公司),实现了“三固定”“三保障”(即村民固定发放土地收益金、资源收益金和村民退休金;幼儿教育、老年就餐和大病救助实现保障),村民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以上实施“四大工程”的过程,就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也是创造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归根结底还是党群关系的和谐。党风正才能带动村风正、民风好。近20年来,芦南村没有发生一例信访上访。
芦南村被评为 “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个人荣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在接下来的探索中,我们将朝着建设更加宜居宜业和美的“无忧芦南”努力奋斗,让环境更优美、产业更兴旺、村民更幸福。
谢谢大家!
主持人苏婷: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和宣传报道。
新闻发布会:打造“诗意田园” 看历城区如何擘画乡村建设“和美”蓝图
相关报道:2025年底前,济南历城区生活污水治理率将达到100%
覆盖面最大、活跃度最高!济南历城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已累计完成交易金额1.63亿元
历城区打造荷花路街道“水美乡村”示范区,重塑“万亩良田、江北水乡”的齐鲁样板
全力打造省市区三级和美乡村示范区!济南历城区已打造和美乡村60个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